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本篇导读

整章都在写一个“道”字,“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是不可言说的,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也是人类行为的准则。“道”虽没有固定的形体,却是宇宙间唯一的、绝对的存在,道的不断变动是创造宇宙的动力。老子在以下章节中试图用水、谷、婴儿的隐喻来描述道的特性,也试图用很多经验的名词来说明道,但最终老子又将其一一否定,以此彰显出“道”的精妙深奥。

道可道,非常道 1 ;名可名,非常名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

1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道指道理,第二个道指言说,第三个道是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指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2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个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作动词,是称谓的意思;第三个名是老子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3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此句断句亦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 妙: 奥妙。 徼( jiao ): 边际。本句断句亦作: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欲望妨碍人的认识,所以只有去除欲望,才能观照到道的边际。

5 玄: 幽昧深远的意思。

6 众妙之门: 一切奥妙的门径。

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照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照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都可以说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这三个“道”字语境意义不同,但彼此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第一个“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天地间运行的法则(天道)和人世间行事的规范(人道),都必须透过语言文字来加以表述和建构。第二个“道”所指的就是语言的功能之意义。“道”这个象形文字代表着华夏地区的人群昂首挺立在大地上活动,共同谱写出一部多彩的历史。这使得“道”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第三个“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也成了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第一个和第三个“道”之间,则具有现象界和本体界(或曰本根界)的关系,第三个“道”是第一个“道”的本源和本根,如果借用王弼 的话来说,它们是“体─用”、“母─子”的关系。

这三个“道”字语境虽异,但具有共同的基本意涵,那就是方法、规准、法则,当然也就蕴含了和谐、秩序等等意涵。以“方法”来说,老子提出了对立辩证的思维,运用到现实社会之中,即是告诉人们应当承认对方的存在,了解对立面的彼此是相互依存的,如此一来,才不至于流于片面思考与单边主义。 QZRS8u5VcFsov4SOOXTnJHRr1v8zmye/cCLgAwwZv+CAVGYl1P7h8hcOz63NKb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