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孙子兵法》导读

王宏林

孙子生平

孙子名武,字长卿,与老子、孔子、庄子一样,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位思想巨人。虽然历史长河的积沙使这些伟大思想家的面目日渐模糊,但他们著作的巨大光辉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加耀目。

记载孙子事迹的比较可信的史书有《史记》,提及孙子曾以兵法见吴王阖闾。《吴越春秋》也记载此事,并指出这一年是阖闾三年,即公元前五一二年,这是史书中明确记载孙子生平的唯一直接可靠年代。杨善群先生 在《孙子评传》中,以此年为依据并结合《左传·昭公十九年》(前五二三)记载孙武祖父孙书伐莒之事,推断孙武生年是齐景公十三年(前五三五)。此年老子(前五七一至?)约三十七岁,孔子(前五五一至前四七九)约十七岁,如果因缘巧合,这三位思想巨人应该可以晤面,不过《史记》只记载孔子曾向老子问礼,并没有孙子见老子或孔子的记载。

孙子出生在齐国,这是姜太公和管仲的故乡,也是一片孕育军事家的沃土。姜太公助武王伐纣成功,被公认为兵家之祖。管仲也是一位精通军事的政治家,在他的领导下,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长期统帅诸侯。可以想象这种浓厚的军事氛围对孙子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孙子能够成长为伟大的军事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家世。毕竟在先秦时代,家学是个人教育的主要来源。

孙子的远祖为陈国公子完,因避陈乱出奔到齐,之后改姓田。曾祖父田无宇曾参与攻打莱国的战斗,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洗礼。祖父田书颇有谋略,曾指挥并攻占莒国,因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父亲孙凭位列卿大夫。在战争中成长壮大的家族一定会更加重视战争,这可能正是孙凭为儿子起名叫“武”的重要原因。

孙子出生于春秋末年,此时中原各国的军政大权多数被有实力的卿大夫所把持。晋国出现了韩、魏、赵、智、范、中行这六大宗族控制朝政的六卿专政,鲁国出现了由季孙、孟孙、叔孙来掌握政权的局面,齐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高、国、陈、鲍四大宗族相互排挤,明争暗斗。孙子虽然属于陈氏后裔,不过他十分反感这种倾轧斗争。而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国势蒸蒸日上。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前五一七)左右,十八岁的孙武就离开先祖的封地,来到吴国施展宏图。到吴国后,在伍子胥的引荐下,孙子带着兵法见到吴王阖闾,并以宫女试兵,最终赢得阖闾的好感,被任命为将军,与伍子胥并肩作战。

从吴王阖闾四年(前五一一)任命孙子、伍子胥为将攻打楚国开始,直至吴王夫差十三年(前四八三)伍子胥被迫自杀,二十八年间,吴国先后向楚国、越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逼迫楚昭王逃入云梦泽、越王勾践屈辱求和。此后,吴军一度北上与齐、晋等大国争霸,军事实力达到顶峰。由于夫差一心想称霸诸侯,坚持对齐用兵,伍子胥于是称病拒绝攻打齐国。在太宰嚭的谗毁下,夫差最后赐伍子胥自尽,伍子胥去世之后,孙武也突然从史籍中消失了,《越绝书》、《吴越春秋》和《史记》等史书都没有孙武此后的活动记载。有人认为他一生杀戮太重,最终像伍子胥那样被吴王赐剑自杀。但多数人认为他退隐后不久即去世,卒年在公元前四八〇年左右,终年五十五岁。以孙武的智慧和才能,我们不相信他会重蹈伍子胥的悲剧。《越绝书》记载道:“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这座墓在清代仍有诗人凭吊,人们大都认为孙武晚年并没有离开他的第二故乡——吴国。

《孙子兵法》的基本内容

孙子以《孙子兵法》而著称。按《史记》所载,这部兵法有十三篇。但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著录道:“《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竟然多出了六十九篇。又著录道:“《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可见在东汉时期,有两部“孙子兵法”。结合相关史料可知,吴孙子就是孙武,齐孙子则是孙武的后代孙膑,这两部兵法和两位“孙子”的区别相当明显。三国时期曹操为《孙子兵法》作注,明确说:“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所以他只给那十三篇作注,完全舍弃了后来多出的六十九篇,这六十九篇与孙膑所作的《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在唐代以后就亡逸了。由于名称的相近和《齐孙子兵法》的亡逸,导致后人对孙武和《孙子兵法》也产生了种种猜测。

南宋叶适和清代全祖望等著名学者认为春秋时期没有孙武此人,理由是《左传》、《国语》这些记载春秋大事的著作中,没有一个字涉及“孙武”,可见这是后代杜撰的一个人物。近代梁启超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有孙武这个人,但兵法却是战国人假托孙武之名而著,理由是《孙子兵法》所谈到的战争规模多达十万人,这是战国时期才达到的规模。钱穆 则推测孙武和孙膑其实是一人,理由是“膑”是一种刑罚,谁会以“膑”为名呢?所以,“膑”只能是孙子的绰号,孙膑就是孙子。幸运的是,随着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本的出土,种种猜测和谜团逐渐得到澄清。这批竹简将近五千枚,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管子》、《尉缭子》等众多先秦著作。《孙子兵法》有三百多枚,十三篇文字均有保存,竹简上的篇名与今天我们看到的传本大致相同。《孙膑兵法》有四百多枚,都是唐代以后所失传的内容。这批汉简证明了两个事实:一、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人,他们分别创作了不同的兵法著作。二、今天流传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作者是孙武,《汉书》所载多出的六十九篇是战国到秦汉的兵家对这部书的解释补充。

《孙子兵法》约六千一百字,篇幅虽然短小,但内容博大精深,与言简意赅的《老子》十分类似,均为古老而又早熟的中华文明的代表典籍。这部著作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宏观战略认识体系,大体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和《虚实篇》等前六篇。主要论述战争的制胜因素、战争的准备、计划的制订、战役的组织、后勤的保障,强调以谋略胜敌,最理想的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是第七篇《军争篇》,主要论述将领临场指挥时应遵循的作战方针,核心思想是营造有利条件,克敌制胜。三是微观战术认识体系,大体包括《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等后六篇。主要论述了要灵活处置问题、正确判断敌情,各种地形和地域的作战方法、火攻和间谍的特殊战法等,核心思想是知己知彼,因地制宜。各篇自成一体,又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兵学体系。

《孙子兵法》一直被历代兵家所珍视,哺育出孙膑、韩信、曹操、诸葛亮等众多军事家。北宋时被列为《武经七书》 之首,成为官方钦定的武学圣典。历代研究者对这部兵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仅传世的研究著作就有两百多部。他们根据不同时代的战争特点不断对这部兵法进行充实,并以此书为基础建构了庞大而又深厚的中国军事理论体系。

《孙子兵法》的现代意义与普世价值

战争是一种对抗性极强的竞争行为,就“对抗”这个本质而言,人们所处的各个领域无不充满战争。《孙子兵法》正是一部研究战争规律的著作,它对战争重大问题的阐发完全排斥了远古时期的神怪迷信之谈,它所揭示的克敌制胜的规律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相当普遍的哲学意义。因此,人们对《孙子兵法》的应用早已不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拓展到管理学、决策学、医学、行为学、运筹学、体育竞技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孙子兵法》中最可贵的是整体思维方式。孙子指出战争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胜负取决于政治、经济、地形、人力等多种因素,领导者对这些因素要作全面、客观的衡量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开战。《孙子兵法》这种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它启发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不可拘泥于事物本身,而是要从整个系统中综合考察事物,透过表面现象来认清事物的本质特点。

孙子还指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他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孙子总结出一系列饱含人生智慧的命题,如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后发制人、奇正相生、以实击虚、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宽严适度等,启发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时机,使事物向有利的一面转化。

孙子非常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坐享其成。孙子指出,用兵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获得最大的战争效益。孙子说“致人而不致于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都是强调立足自身的实力和充分的准备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由于战争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更加周密的计划和切实的行动才能战胜敌人,因此,与《老子》、《论语》等著作相比,《孙子兵法》这部书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注重实用和兼容博取两大特点。直至今日,有识之士仍然热衷于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近年来,《孙子兵法》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来,出现了众多相关的著作。尽管这些著作中有不少带有机械套用、牵强附会的缺点,但管理企业确实与指挥战争有很多相同之处。管理者与员工很像主帅与士兵,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像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交战,刺探对方的动向和行情很像军事上的使用间谍,同样,那些在战场上行之有效的用兵原则自然也适用于商场。

成功的企业家其实就是一位高明的将帅。他具有高超的智能,能够准确判断市场和对手的情况;他具有可靠的信用,能赢得内部员工和外界消费者的依赖;他具有博大仁爱之心,关心下属并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具有勇敢的决断精神,面临创新可能导致的风险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还很严格,对企业各项制度均能坚决贯彻执行。

在面临市场竞争时,企业的经营策略往往与《孙子兵法》所说的战备原则相吻合。比如作战须要营造兵临城下之势,“不战而屈人之兵”。商场也须要造势,以强大的竞争力去占领市场。战争的决策者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而商战中,决策者同样须要全面搜集市场和对手的情况,再进行细致的整理和分析,才能形成科学的决策。

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孙子兵法》的诸多论断也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上下同欲者胜”是重视上下级的团结;“视卒如爱子”是重视对下属的关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则是对领导者决断能力的尊重。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诸多观念与现代管理理念在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许多企业家正是从《孙子兵法》中汲取了有效的企业经营技巧,使自己的事业得以兴旺发达。

除了在企业管理上的广泛运用,《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人类论矫健不如苍鹰,论迅疾不如猎豹,论勇猛不如雄狮,但为什么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宰,宇宙的精灵?答案就是人善于汲取前人的智慧。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一旦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去感知远古哲人对人生哲理、生命价值和处世之道的思考,我们有限而短暂的生命就会变得丰富、深刻、厚重。

尤其是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黄金时代,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无一例外都在对人生进行思考。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战斗,孔子和孟子所代表的儒家关注的是战斗精神,只要尽心尽力去实现理想目标,即使失败也不必遗憾;老子和庄子所代表的道家关注的则是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反对一切战争;孙子所代表的兵家则最看重战斗的结果,积极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制胜之道。孙子认为,把握事物要具有统观全局的视野,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利弊,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认清事物的真相,从而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孙子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极大的潜力,即使是面临困难或处于劣势时,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措施化解危机。所以,孙子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书中那些丰富的制胜韬略均为成功的经验之谈,被历代有志于谋求制胜之道的人们所尊奉。

总之,人生如战场,竞争无处不在。面对纷乱而严酷的现实环境,《孙子兵法》启发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状态,怎样认识社会现实,最终应该怎样采取行动。《孙子兵法》的许多论述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深深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贵神速”、“置之死地而后生”、“穷寇勿追”、“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实而击虚”等经典论述已经超出了战争的范围,被众多有识之士确立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战争也许会远离人类,但战火淬炼出来的这部瑰宝却具有永恒的价值。 VAqdbgzGdThqMxGTRivtzkEKS9zYYF/HXJKmUfO6wkQSMPiT37dgQUDxkTWnxL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