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考: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与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记载与此略同。另外,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丞相假飞卿所撰密进之,戒以勿泄。”唐代俗称美女为菩萨,菩萨蛮大概是对西域蛮族女子的称谓。当时教坊,谱成曲词,遂以“菩萨蛮”为词名。明代杨慎改“蛮”为“鬘”,盖已失其本意。后代词人又名此词曰《重叠金》、《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不仅与词名来源无关,并且《子夜歌》另有正调,而《巫山一片云》又容易与另一词调《巫山一段云》相混淆,因而并不足取。
作法: 本词调共 44 字,为词调中之最古者,以五、七言组成;通篇两句一韵,共用四韵,两平两仄。第一、第二句为七言仄句;第三句为仄起的五言句,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五言拗句。后半第一句为平起仄韵的五言句,第二句为仄起仄韵的五言句,第三、第四句与前半第三、第四句相同。
平林
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 ○○●●○○▲ ●●●○△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 ⊙○○●△
评析: 这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但学者多认为是晚唐词假托于李白名下。然而这首词情辞俱佳,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丝毫不逊于李白的作品。
黄昏是一个人情感最为丰富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触景生情引发对良人思念的时候。这首词就描写了一名女子在傍晚思念远方良人的情景。全词开篇写到女子所见之景:远山前的树林在暮色之中如同被轻烟环绕;山岭的颜色变得黯淡,给人一种寒意;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伤心。空气渐渐变暗,暮色从远方的山林进入到女子所在的高楼,而女子却在楼上哀愁。女子站在洁净的台阶上眺望远方,山岭和树林已经湮没于暮色,只有灰蓝色的天空有几只归鸟急速地飞过。鸟儿知道天晚归家,可是隔着许多山岭和树林的良人又在何方呢?词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作结,表明女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自己所思念的人现在哪里,正做什么,这更增添了几分哀愁。
全词由远景到近景,再到楼上仰望天空,直至思念推测远方良人的行踪,布局恰当合理,使哀愁和思念之情得到逐步深化。这一描写转移,又是配合暮色渐浓而展开的,很是自然贴切。
题考: 清人万树的《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骆义乌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还说道:“按《山谷词》‘似扶着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另外,因为秦观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的句子,所以明代张綖《诗余图谱》中又将《卜算子》作《百尺楼》。
作法: 本词调共 44 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均是四句而两韵;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均平仄不拘。第一、第二句,在句法上均要求上一下三,中间加一个衬字。第三句为七字,最后一句为五字,协仄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 ⊙●○○●●○ ⊙●○○▲
才是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 ⊙●○○●●○ ⊙●○○▲
评析: 王观的词集《冠柳集》中在此词题下有“送鲍浩然之浙东”语。鲍浩然是诗人的朋友,生平不详。浙东,今天的浙江东南地区,宋代时属浙江东路。南朝人吴均在《与宋元思书》中描述这一带:“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可见这一带的风景是非常秀丽的。
这是一首很有特点的送别之词。我国古代形容美人的时候,常常称其为“眼似秋水,眉若春山”;在这首词的开头,作者却反过来说水如美人眼波流转、山似美人眉黛聚簇,让人感到非常新鲜。接下来作者写到所送之人欲归哪边,却是眉眼盈盈之处,更是让人觉得美丽而有趣。下片前两句点明送别友人的时间,最后不无风趣地嘱咐友人到了江南以后,一定要把那里的春色尽情欣赏。有一说法是词中所送的友人回浙东看望他美丽的小妾,这当然是可能的。由上片的“眉眼盈盈处”似乎也可推测得知。这样一来,整首词的美人眉眼和山水春色都成了相互交映的双关之语。美人与美景奇幻的组合,还有友人送别时的风趣调侃,使得这首小词平添出许多艺术魅力。
题考: 《岚斋录》中记载:“唐张搏自湖州刺史移苏州,于堂前大植木兰花,当盛开时,燕郡中诗客,即席赋之。陆龟蒙后至,张连酌浮白,龟蒙径醉,强执笔题两句云:‘洞庭波浪渺无津,日日征帆送远人。’颓然醉倒。搏命他客续之,皆莫能详其意。既而龟蒙稍醒,援笔卒其章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遂为一时绝唱。”欧阳炯词有“今年却忆去年春,同在木兰花下醉”的句子,因而以《木兰花》为调名。“减字”,在词学中又称“偷声”,指在原词调基础上减去部分音节的做法。《减字木兰花》即是《木兰花》减字之后的词调。
作法: 本词调共 44 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首句以四字起仄韵,其中第一和第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二句为七字,协仄韵。第三句为四字,换用平韵。第四句为七字,协平韵。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 ⊙●⊙○○●▲ ⊙●○△ ⊙●○○⊙●△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
⊙○⊙▲ ⊙●⊙○○●▲ ⊙●○△ ⊙●○○⊙●△
评析: 对于春天的热爱,对于爱情的敏感,几乎是所有诗人的共同气质。花落花开,聚散离合,总能引起他们内心的一番波澜。这首词写的是词人偶遇一位女子之后的春情思念,读来清新可人。
上片开始描写偶遇的场景:画一般的小桥流水;因为雨水沾湿了花瓣,使得东风也吹不起它们。月上柳梢头,词人骑着马踏着黄昏归来,偶遇一辆油壁香车。车的帘子里发出阵阵清香,这是车内美人的脂粉之香,也是青春少女的温柔体香。词人为之迷醉销魂,浮想联翩。“今夜梦魂何处去”,是因为词人的心魂已经被那位女子带走了,可是词人却不知道她要去哪里。或者说,词人为这位女子倾倒销魂,可是这位女子很快就消失了,留给词人的只是惆怅思念和无所适从。词人在这种惆怅中信马徘徊,默默无语,只是怨恨自己不能像杨花一样,因为杨花还可以随风飞到那位女子的闺房之中哀肠一诉衷情。整首词凄美迷离,结尾处的两句更是想象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