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题考: 《昭君怨》本是琴曲名。宋僧居月《琴曲谱录》中称:“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东汉蔡邕《琴操》称:“齐国王穰,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因此李商隐诗有“又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的句子。至隋唐由乐府而入长短句,于是成为了词曲名称。清毛先舒《填词名解》里说:“汉王昭君作怨诗,入琴操,乐府吟叹曲,有《王明君》,盖石崇拟作,以教绿珠;隋唐相沿有此曲。”由此可知,本词调确实来源于琴曲。

作法: 本词调共 40 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前三句与《如梦令》的句法基本相同,只是《如梦令》的第三句不用韵,这里却是换为平声韵。第四句三字,协平韵,平仄要求严格,必须是仄平平。

春到南楼 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 ⊙▲ ⊙●⊙○⊙▲ ⊙●●○△ ●○△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 ⊙●⊙○⊙▲ ⊙●●○△ ●○△

评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倚栏望远,抒发的是对个人与家国的怅惘和忧虑。春天到来,南楼下面的积雪已经化尽了,正好迎来了热闹的上元佳节,也催动了花期。这时候一场细细的春雨下起来,使得天气乍暖还寒。作者独倚栏杆,凭高望远,看到的却是重重如烟的山水。这种情景怎不令作者万分怅惘伤怀呢?于是乎他发出了“莫把阑干频倚”的感慨。作者发出疑问“何处是京华”,可是向京华望去却是一片暮云遮蔽。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登飞来峰》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由此,我们就可以推知,作者在此的“何处是京华,暮云遮”就不仅仅是描述一个景物,也不再是抒发个人的怅惘伤怀,而已经上升到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万俟咏经历过靖康之变,对国破家亡有更深的体会和忧虑。 8HrtfZAcZJpdM227eXAtWNHcrGDChV7/4Zw258JDdxJUyvKjeXzlFoGJ6YchNT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