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挖掘丛书)
腹痛(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挖掘丛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刘毅
52.7万字
医学

内容简介:在现代定义中,腹痛是指胃院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由六淫外邪、七情内伤和病理产物(痰饮、宿食、淤血)引发致病,病因较多,涉及病种分布广泛,内科、妇科、儿科、男科、外科的疾病均可导致腹痛。参考李永红博士的《腹痛病症的古今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一文,古籍文献中腹痛从症到病的发展过程,呈现阶段性特点:先秦时期,腹痛主要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在相关文献中出现,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腹痛从一个症状逐渐向一个病名演变。隋唐时期,腹痛己经作为一个独立病名出现(以《诸病源候论》为标志)。宋元时期,腹痛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丰富,明清时期所提出的腹痛有关病名,多沿用前人论述,较少有创新之处。明代仍存在腹痛与胃脘痛混称为心腹痛的情况,清代《症因脉治》明确了腹痛的病位“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将腹痛和胃脘痛明确区分开来,并延用至今。

...

目录 52章查看目录

免费版权信息 免费《腹痛》编委会 免费前言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类好书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