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戏剧代表作,《异乡人》《快乐的死》译者张一乔新译版。 卡利古拉的情人去世后,他失踪了三天,回来后性情大变,突然声称自己发现了真理,那就是“人终有一死,而他们并不快乐。” 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命运,卡利古拉想要实现“不可能”。他想把月亮握在手里,把天空掺进大海,令美丑混淆不清,让苦难的人发笑。他要为这个世纪送上众生平等的大礼。直到不可能之事终于笼罩大地,最后,人终无一死,他们都将幸福快乐。 为了实现这一切,一场伟大的试炼开启,卡利古拉将帝王的权力推至极限,世间万物等待改头换面……







不同于《局外人》淡淡的疯,这部剧本简直将“疯”推上顶峰。加缪借一个罗马暴君的历史故事的壳并以极其荒诞的方式去论证了“存在”——一个为了摘下月亮/做到不可能的事情,用所有现实的伤口去换一个存在的皇帝。好疯、好喜欢! 他笔下的暴君不再是单纯的暴君:他不被疯狂支配,主动且理智地走进疯狂,他用理智拆毁理智,以绝对的逻辑和行为去“拥有月亮”,即使这条路上洒满了所有人的鲜血——他爱的人或者是爱他的人。他希冀将那些纯洁的情愫杀死以留存于永生之地。没有回头路可走。 他嘲讽神祇、嘲讽贵族、嘲讽不公平、嘲讽人性中的丑恶,他逼世界说出答案,但世界沉默,所以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制造一个答案”。他本想用手中的权力去拆解西西弗斯推石头的那座山,但最后只能悲伤地看着自己,发觉一切都是徒劳——他得到的自由不是他想要的。“在我面前的只是你,让我满腔都是对你的恨意。”石头滚落,镜子与暴君一同死去。 暴君的悲剧不止是妄图将失序握在手里,而是他带着清醒的知觉想要以逻辑控制所有的选择和走向,所以文中有浓重的荒诞感和悲剧感。他期待正直、期待反抗,甚至预判到了别人的反抗,但他还是放手了。我甚至觉得他就是为了死所以才一直不肯在所有的证据下杀死卡瑞亚,这份“死亡”的留存反而卡利古拉这个角色更添悲剧感。他将自己比作“命运”或神祇,以杀戮建造通往月亮的道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不能如愿成为可能。悲伤无法留存所以痛楚失去意义,虚无会吞噬情绪而年轻的暴君将依旧在痛苦中摸索边界。所以,年轻的诗人理解他,即使暴君杀了他的父亲,可诗人还是无法背叛他。 以失去为代价去换取幸福,最终还是一场空。和《局外人》里淡淡的疯感不同,《卡利古拉》将荒诞推向极致而却没有负面情绪留下来,只剩悲伤。加缪创造的这个形象真的太好了,是本可以一直翻的书。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