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韩炳哲作品之文化与全球化(套装3册)
中信联合云科技
|
韩炳哲
13.7万字
哲学
内容简介:韩炳哲作品之文化与全球化(套装3册)
...
目录
46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
免费
穿夏威夷衫的游客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韩炳哲作品之东方美学寻踪(套装3册)
6.0分
韩炳哲
韩炳哲作品之东方美学寻踪(套装3册)
哲学
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套装3册)
6.0分
韩炳哲
韩炳哲作品之数字社会批判(套装3册)
哲学
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
6.0分
韩炳哲
“滚动着,像石头一样滚动着,按照愚蠢的机械定律。”——我们正在成为这样一群行动者。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只剩工作和绩效,“无所事事”也就成了我们想尽快清除的赤字。人的存在被行动榨干,变成可以被剥削的对象。我们失去了对无所事事的感知。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它有自身的逻辑和语言,有其自身的时间性,有自身的结构与气势,甚至有其自身的魔力。 无所事事是人性的构成部分。它参与到“做”中来,让“做”实实在在具有了人性。倘若没有迟疑和中止,行动将沦为盲目的活动与反应。缺失了安宁,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野蛮。 假若失去无所事事的能力,我们就会像一部只会运转的机器。对生存的忧虑和纯然属于生命的困苦终止之处,便是真正生命的起点。无所事事是人努力的最终目标。在来临中的和平国度里,人不过是“生命体共和国”的公民,与植物、动物、石头、云、星无异。
励志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6.0分
韩炳哲
对当代社会弊病的反思和批判拥有诸多理论资源,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几乎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重要并切中要害,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个体处境。
哲学
什么是权力?
6.0分
韩炳哲
适读人群 :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专业研究者、读者; 大众学术文化读者。
出版
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
6.0分
韩炳哲
西方文化遵循的是本质,而本书为您介绍的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一种“非本质/不在场的文化”。 在西方,陌生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全力排除或强制利用的对象,它未曾现身于本己的内在之中。那么如今呢?如今还有陌生者吗?现在人们乐于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如此一来,陌生者就再次从本己的内在之中消失了。 东亚思想完全朝向内在。道则完全与世界的内在,与事物的“就是如此”,与此地此时融合在一起。在东亚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任何事物存在于世界的内在之外。如果说道避开了确定与指称,那并不是它太高,而是因为它在流动,因为它像河流一样曲折蜿蜒。它描绘着事物的不断转化,描绘着世界的过程性。 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由作为与行动的决断、意识与反思的高光所决定。相反,人们通过退避到不在场,通过忘掉或清空自己而让它发生,就好像那明亮的房间,正是因为它的空,才有能力接收很多的光。人们追求的不是果断的行动,而是随意与轻松。这大概就是与西方自由观念相对应的东亚自由观念。
哲学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
6.0分
韩炳哲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 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而如今一统天下的是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如今的世界在符号方面非常贫乏。数据和信息没有象征力量,因此它们不容被再认识。符号的贫乏使得本来用于创造意义和共同体、稳固生命的图像和隐喻悉数流失。持续的体验在减少,而偶然性在急剧增加。 仪式和典礼是真正的人类行为,令生命显得喜庆又神奇。它们的消失是对生命的亵渎和庸俗化,是把生命变成生存。因此,通过对世界重新附魅,可望获得一种治愈的力量,以抵御集体自恋。
社会科学
山寨:中国式解构
6.0分
韩炳哲
在全球化时代探析东方文化独特价值理念,激扬中国艺术传统、挺立中国文化精神的别开生面之作!
哲学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6.0分
韩炳哲
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哲学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
6.0分
韩炳哲
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哲学
韩炳哲作品系列(全9册)
6.0分
韩炳哲
《韩炳哲作品系列(套装共9册)》包含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作品集,西班牙《国家报》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本套装共包含9本书:《倦怠社会》,《娱乐何为》,《爱欲之死》,《他者的消失》,《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透明社会 》,《暴力拓扑学》,《美的救赎》,《精神政治学》。
社会科学
精神政治学
6.0分
韩炳哲
德国哲学界的新星、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现实社会和人类心灵
出版
爱欲之死
6.0分
韩炳哲
德国哲学界的新星、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现实社会和人类心灵
出版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6.0分
韩炳哲
数字化信息交流和网络社交平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被数字化了的生命实际上导致了社群、公共空间的坍塌,也慢慢侵蚀了政治行动的可能,妨害了有意义的政治议程。 数字化交流激发了瞬间的冲动性反应,发送和接收这种信息的民众,变成了一个(个)数字化的(蜂)群。这不是大众,而不过是一些被相互隔离的个体;不足以称为“我们”,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主导性力量,不能筹谋未来,因为他们深陷当下。 数字群是一个破碎的整体。 当信息胜过思想,一切按照脸书、股市和情报机构的法则运行,民主将受到威胁,自由将受到损害。
出版
透明社会
6.0分
韩炳哲
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本书是韩炳哲作品系列之八。透明是今日社会的规则。它触及政治、经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主进程尤其意义非凡。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每个方面的信息;每件事,每个人都变为透明,从后资本主义世界用来实行控制的各种手段和机器中摆脱了出来。 但讽刺的是,透明也有其自身的阴暗面:没有神秘感,没有阴影,没有细节。透明意味着隐私消失,同质化,信任感也将崩溃。收集更多信息的焦虑并不必然产生知识和信仰。信息技术造成了一种幻象,人们可以掌握全部信息并实现持续的控制,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恰当的理解和解释。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透明是一个伪概念,是当代迷思中强有力且有害的一个。 2.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
出版
美的救赎
6.0分
韩炳哲
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本书是韩炳哲作品系列之九。就今天来看,美进退两难。一方面是对美的崇拜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美的超越性丧失,沦为消费的形式,成为资本主义的华丽外壳。当美给人带来的震撼和冲击让位于不温不火的“喜欢”,色情产业于是甚嚣尘上。 那么,什么是美?如何在美的基础上建立道德之美、政治之美?在数字复制时代(已远远不是本雅明所谓机械复制时代),美究竟是真理,是遮蔽,抑或是灾难?作者带领我们一起回溯到康德,以及他的“崇高之美”,以期抗拒当今时代的平滑、平庸美学。 2.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
出版
暴力拓扑学
6.0分
韩炳哲
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1)本书是韩炳哲作品系列之七。在本书中,作者首先考察了暴力的宏观物理表现,它采取了消极的形式,源于自我与他者、内在与外在、敌人与朋友之间的紧张关系。其次考察了暴力的积极形式——积极过度的一种表现——它总宣称自己是超额完成的,超量生产的,超级沟通的,高度关注的,积极活跃的,等等。最终揭示出积极暴力将比消极暴力导致更大的灾难和损失,它的感染、侵入、渗透,将导致人类社会心肌梗死。 (2)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代,人们享受和平,但暴力行为无所不在,只是形式不同。这种潜在的暴力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更大,几乎是对人性的严峻挑战——人性本恶吗?也许作者并不能提供确定的答案,作为哲学家,他将带领人们一起进行思考。 2.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
出版
韩炳哲作品系列·第二辑(套装全3册)
6.0分
韩炳哲
德国哲学界的新星、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以哲学小品文的简练和犀利,照察当今社会情状和人类心灵,洞穿数字媒体时代的群体狂欢和孤独个体之镜像!
出版
他者的消失
6.0分
韩炳哲
德国哲学界的新星、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以哲学小品文的简练和犀利,照察当今社会情状和人类心灵,洞穿数字媒体时代的群体狂欢和孤独个体之镜像!
哲学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中国哲学史大纲
8.5分
胡适
本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他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深深为人所称道,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哲学理论
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
8.1分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我的目的是促使你们去阅读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并且按照马克思的本意去阅读它。我所鼓励的是你个人面对这一文本的经历,是直接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研读,是你将开始形成对他思想的独立见解。马克思的本意是辩证的,我们必须在阅读《资本论》时,首先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和说明是简明易懂的。但当前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文本?所以在本书中,我也加入了自己关于《资本论》与当今世界的相关性,以及在阅读《资本论》文本中显然最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观点。
哲学理论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6.0分
马克·内利森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不是一本预防衰老的医学手册,也不会告诉你如何长寿。 中年危机已经让人焦头烂额,老龄化的种种弊端初现,一本主旨是“我们应该期待变老”的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在人们排斥变老,边缘化老年群体的同时,真的了解过老年人吗? 虽然近年来人们想方设法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老年人”,但我们似乎忽略了“变老”本身是一个生理过程,想要真正了解并理解老年人,或许该从生物学入手。 人类是唯一拥有两个生命阶段的物种,本书将变老描述为生命的第二阶段,并从进化论的角度证明了,人类没有灭绝要归功于老年群体。变老并不可怕,它是所有生命的固有属性。疾病可能会让老年生活变得艰难,但老年人其实比我们想象得快乐。 本书希望呈现一个真实的老年群体,也向人们证明老年人的价值,让老年人可以有不同的自我形象,也让年轻人不再恐惧变老,忍受衰老,可以更坦然地面对变老。
哲学理论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