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紫图·亲子家教系列(全16册)
紫图图书
|
三小辫儿园长
157万字
亲子
内容简介:本套书由《园长妈妈育儿课》《孩子的不凡,来自父母的不厌其烦》《打击孩子的话,拯救孩子的话》等16册组成。
...
目录
1201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园长妈妈育儿课
免费
前言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不焦虑育儿之道: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园长妈妈育儿课(全2册)
6.0分
大川繁子
本套书由《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园长妈妈育儿课》2册组成。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作者是92岁繁子奶奶教师,她从事幼儿教育60年,教过2800多名孩子。更奇迹的是,这个幼儿园的育儿方式:不强制睡午觉、不命令孩子、允许孩子带玩具、吃饭由孩子自己决定、等孩子自己想学时再教、由大孩子带小孩子、老师不会命令孩子必须上什么课程等等,每个家长都热情高涨:“一定要让孩子在这里上学!”幼儿园的理念把孩子视为一个个小小的奇迹,支持每个孩子竭尽全力绽放自己的人生。 《园长妈妈育儿课》:在这所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不会被强迫关在教室里学习,会通过玩认识世界。到户外尽情地观察蚂蚁、玩沙子、踩水坑、画画……本书解决幼升小阶段家长典型的育儿困扰,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害羞、哭闹、打架等,帮助家长建立正向养育观念,培养出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的孩子。孩子的童年很短,请用爱的小事填满。好的家庭教育,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唤醒孩子的自驱力,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亲子
园长妈妈育儿课
6.0分
三小辫儿园长
“园长妈妈就像是窗边的小豆豆的校长!”家长们盛赞。作者是54岁的园长妈妈。25年中,全情投入在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当中,一直在探索和改进“自由教育”的实践。在这所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不会被强迫关在教室里学习,会通过玩认识世界。到户外尽情地观察蚂蚁、玩沙子、踩水坑、画画……本书解决幼升小阶段家长典型的育儿困扰,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害羞、哭闹、打架等,帮助家长建立正向养育观念,培养出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的孩子。 孩子的童年很短,请用爱的小事填满。好的家庭教育,是接纳孩子的不 ,唤醒孩子的自驱力,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少儿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9.5分
勾红娟
本书从“隔代亲”入手,以案例的方式讲述了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祖辈隔代带孙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以及特殊家庭的隔代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本书的宗旨在于给广大带孙的祖辈们以及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的父母们一面用文字铸就的镜子,以反观隔代教育中的得与失。
家教方法
教养的迷思
8.1分
朱迪斯哈里斯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作者如此说:1995年,我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开头这样写道: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长久的影响吗?本文在考察了相关证据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事实上,我只是一个失业的大学教科书作者,以及两个孩子的母亲。1997年,这篇论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乔治米勒奖”。上帝真幽默。37年前,我收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一封信,信上说他们决定不授予我博士学位,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够格,签名的正是心理学系当时的执行主席乔治米勒。1998年,《教养的迷思》出版了,它成了十多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人格的最为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专家们”是错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们仍然沿用传统文化中那种令人忧心的教养方式。我提出了一些善意的忠告,想让家长们变得轻松起来,但他们却完全置之不理,甚至连我自己的女儿也是那样抚养孩子的。但我又怎么能指望,我可以影响自己的女儿呢?
家教理论与方法
读懂孩子敏感期
7.7分
罗静
《读懂孩子敏感期》是作者在与千万父母的互动中,答疑解惑思考而产生的育儿心经。
家教方法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