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反不正当竞争法价值论
商务印书馆
|
王艳芳
16.5万字
法律
内容简介:全书由导论始,总共七章。导论介绍反不正当竞争法研究的背景和方法,在反不正当研究中法律的功能定位、规制范围,在社会生活中不正当竞争的属性、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的价值取向的意义。
...
目录
116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序言
免费
自序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类好书
北大法律评论(第19卷·第2辑)
6.0分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本辑共包括11篇文章,专题是“国际争议解决”,共4篇文章,涉及国际规则中的民商事项、国际投资协定的税收条款、熊猫债的单边规制模式和美国单边贸易措施对WTO的影响等主题。评论栏目还收录了两篇短评,观点都十分有新意。杨国华老师从美国权力政治的角度探究了世贸组织上诉机构遭遇危机的原因。陈一峰老师的文章指出,基本劳工权利获得国际认可是国际贸易与劳工保护政治博弈的结果,是一场南北政治经济学的产物。
理论法学
论犯罪与刑罚
6.0分
切萨雷·贝卡里亚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书篇幅虽然不大,但是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罪刑原则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自黄风教授1993年第一次翻译成中文以来,本书一直被列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
理论法学
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6.0分
刘燕
案件事实的形成,不仅是证据的产物,也是语言和修辞的建构产物。在法庭上,证据完成了提供案情信息、证明信息真实性的工作,但这些信息处在碎片化、非语言化的状态,直接拼凑之后并不能得到有法律意义的案件事实。 因此,仍需依赖修辞和叙事等人类语言活动,将碎片化的案件信息组织成首尾完整、有主题、有情节的叙事化的事实文本,才能得出有效的判决。在证据信息的叙事化过程中,挑选裁剪、情节发挥、人物建构和解构等修辞策略,可能导致基于同样的证据建构出不同案件事实。法庭是各种叙事立场博弈的平台,公众也往往借用案件审理的平台去表达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制度的诉求,善恶、自由、存在等话题都或隐或现地蕴含于叙事中。
理论法学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