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金匮要略
子昂传媒
|
张仲景
3.8万字
医学
内容简介:《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
...
目录
30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金匮要略方论序
免费
卷上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伤寒论(中医经典掌中宝)
6.0分
张仲景
《伤寒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目,它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其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学术体系,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及辨证方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理论和临床诊断、治疗的发展,《伤寒论》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的必读书籍,也是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被誉为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本书不做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全书版面层次清晰,便于读者时时诵读。
出版
中医四部经典掌中宝
6.0分
张仲景
本书由《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合编而成。《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温病条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出版
金匮要略
6.0分
张仲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优秀临床中医医生的重要源头。
出版
金匮要略
6.0分
张仲景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的“导读”。
出版
康平本康治本伤寒论
6.0分
张仲景
康平本、康治本是流传于日本的伤寒论版本,康平是日本平安中期的年号,康治是后期的年号。康平康治本被称为伤寒论四大古本之一。康平本的排版格式与其他版本显著不同,有五种书写格式,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被认为是最接近伤寒论原型的版本。康治本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内容很少,国内中医界认为是节录本。 本书中《康平本伤寒论》以《和气氏古本》为底本,《康治本伤寒论》以户上玄斐版刻本《康治本伤寒论》为底本,均以宋本《伤寒论》为校本,改竖排繁体为横排简体,重新标点。对于书中出现的明显错字、误字,对照宋本《伤寒论》予以径改,不出注;与宋本《伤寒论》内容有异之处,保留原文,文下出注;并对个别疑难字词作注解。 本书主要配套《我在东汉末年学中医的日子:另辟蹊径读伤寒》,该书作为伤寒论入门读物,重点讲解了康平本伤寒论,以及康治本伤寒论。我社目前仅有康平伤寒论影印本,定价108,销量较好。无康平康治本的简体校注本。学宛出版社2019年出版了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开卷查销量4000多册,实际销量应该上万了。
出版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6.0分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为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流传至今版本很多,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是其中之一。1939年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浙江宁波访书期间,从桂林医家罗哲初得张仲景46世孙张绍祖家藏《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是书16卷,内容与通行本有差异,多出1/3内容。本书六气主客、伤暑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是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亦是本书特色。
出版
《伤寒论》注释
6.0分
张仲景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 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出版
《金匮要略方论》注释
6.0分
张仲景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医学
伤寒论
6.0分
张仲景
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医学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修订本)
6.0分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第4版)》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本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本书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 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 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出版
《金匮要略》诵读随身卡
6.0分
张仲景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本书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另一部分。 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 《伤寒杂病论》历经传抄失真失散,伤寒部分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编次,形成《伤寒论》一书,当时杂病部分失传。 《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被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发现于翰林院书库,书简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载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出版
《伤寒论》诵读随身卡
6.0分
张仲景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
出版
伤寒论(中医必读经典读本丛书)
6.0分
张仲景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卷一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卷二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卷三至卷六,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卷七至卷十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本次出版是以明赵开美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出版
金匮要略
6.0分
张仲景
《金匮要略》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金匮要略》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共3卷25篇,第2篇至22篇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科病证脉治,论述精要,为读者提供了辩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我国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本次出版是以明赵开美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出版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第2版)
6.0分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2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2版)》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开悟仲景医圣的“字外之义”。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2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3版增加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 《<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2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3版增加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
出版
金匮要略方论
6.0分
张仲景
《金匮要略方论》为杂病学专著,共3卷,25篇。第1篇为全书总括,第2-17篇论及内科诸病,第18、19篇论及外科病,第20-22篇论及妇人妊娠及产后诸病,23-25篇论述杂疗方、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果蔬菜谷禁忌并治等内容。
出版
伤寒论
6.0分
张仲景
本书10卷,22篇,载方113首。采用条纹形式,以三阴三阳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脉、证、治法、方药进行了全面阐述。
出版
注解伤寒论(中医经典跟读名师手记伤寒辑)
6.0分
张仲景
《注解伤寒论》是目前存世最完整的《伤寒论》著作版本。全书共十卷。原著:汉·张仲景著,批注:金·成无己。书成于1144年。也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 主要是作者将本人如何读经典,如何领悟经典中的深意,如何将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中的一些感悟著于书中,以期对学习伤寒的人有所帮助。经典还是那些经典,经方也一直在那里,但是大家学中医之难处就在于缺少名师指点,名师的经验分享,以及如何灵活有效地将经典运用到临床。
医学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难经
6.0分
扁鹊
《难经》相传为战国时期医学家秦越人(号扁鹊)所著,是一部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全书采用问答方式,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黄帝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着重介绍了经络学说、五输穴、俞穴和募穴等特定穴,以及针刺的补泻运用等,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医四大典籍之一,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医学基础
医宗金鉴(中册)
6.0分
吴谦等
1.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科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类,采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即:伤寒论法、金医要略法、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诀。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深入浅出,切合临床,便于诵习。
医学基础
中国糖尿病地图
6.0分
吴静
本书第一次全面回顾了中国历年具有全国代表性和省级代表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根据中国人群现状分析绘制了第1版中国糖尿病地图,意义在于展示现状、发现空白,找寻差距,客观反映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糖尿病患病和发病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治策略来抑制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速增长的趋势,并让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众进一步清晰地了解糖尿病、认识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自2000年开始发布糖尿病地图(Diabetes Atlas),用以展示约2年内的全球糖尿病流行情况及相关防治情况,并于2021年12月6日正式发布了第10版。
医学基础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