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一战刚结束时,世界尚且留存着混乱的秩序,人们的内心惶惑不安,不知该如何与自由相处。克林索尔,这位在光阴流转中努力把握生命意义的画家,借由黑塞之手,成为了求索者的化身。 在这个由战争撕扯然后被重重抛下的世界,克林索尔与他的朋友们——中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以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伙伴,一起寻找内心的安宁,并试图通过艺术来解答生活的疑问。 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见证赫尔曼·黑塞对生命、艺术和自由的探索,更能看到他如何用一部中篇小说,将个人经历与时代洪流融为一体,展现独特视角下的精神世界。
书中人物与李白杜甫之间没什么关系,可以权当是赶上文旅活动,拍照打卡,到此一游。悉达多倒是真的很贴近东方哲学,讲入世出世遁世,我喜欢。这部作品则不贴。尤其是美学角度,和东方差得比较远,骨子里还是西方油画思想,看着作画,盯着作画,需要特别听话的标本,什么时候画完,标本什么能松口气。感觉作者把部分诗作当成理想主义去欣赏了?我不知道。反正,李白不负责理想,只负责浪漫。我们很难见到高举理想却生活松弛的人。理想主义者在逼别人的同时,也在逼自己。东方哲学实际是不提倡这种逼迫感的,几千年来,也不愿意推崇极端理想。所以观念有分歧,他看李白有悲字,我看没有。突然反思了:我也要减少理想,多多浪漫。好像我有几年最喜欢的是豁达呀。不是那什么上进。最讨厌上进,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