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新乡土中国(修订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贺雪峰
26.5万字
社科
内容简介:本书初版于2003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是由一篇篇对中国乡村所作的田野调查笔记构成,曾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目录
77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修订版自序
免费
序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东西中国
6.0分
贺雪峰
从区域角度认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含义。 本书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结合国家公布的宏观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位,从经济、社会、家庭、治理几个领域讨论东中西部的差异,具体而言,呈现东中西部在县域经济、土地制度实践、农业现代化、农民城市化模式、共同富裕与地区间财力、村庄社会分层、生活方式、农民收入与家庭结构、县域教育形态、集体经济实践、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差异,并对为什么存在差异做了深刻剖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对策,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社会科学
做接地气的调查研究
6.0分
吕德文
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学术研究,调查研究都是重要的手段。
社会科学
在野之学
6.0分
贺雪峰
本书为著名乡村研究学者贺雪峰教授系统总结华中乡土学派的研究方法,并进而更上层楼,扩展到对中国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反思。 其核心观点就是通过“饱和经验”,来培养研究者的“经验质感”,从而建立真正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性,而不再把中国作为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试验场。 本书从乡村问题入手,对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的整体定位与具体方法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科学很大程度上从属于以西方为中心的学术体系,既不立足于中国社会本身的问题,也无法为中国社会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在方法上则属于从学术到实践又回到学术的“小循环”。 作者主张建立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回应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和挑战;在方法上采用从实践到学术再回到实践的“大循环”。 同时作者还主张改变中国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以经典阅读和饱和经验为核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模式。只有形成具有新理念的学术研究群体,中国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主体性。
出版
新民说·重新发现中国·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6.0分
杨华
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被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主要从事农村研究,专注于经验研究。本书在全国各地驻村调研的基础上,对21世纪中国农村的相关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细致描述,并尝试做出归纳性解释和理论上的提升。 随着21世纪农民流动性增加、城市化加剧、农业税费取消、国家资源密集下乡,农村社会的乡村治理,国家与农民关系,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农民的人生价值和生命归属的定义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变化的原因和过程,作者亲自到农村进行观察、体验和记录,并给出了完整系统的解释。
出版
大均衡:进城与返乡的历史判断与制度思考
6.0分
贺雪峰
中国城乡之间的均衡是大均衡。乡村振兴政策不应浪漫化,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有历史的耐心,必须服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在本书中,作者围绕当代农民愿否返乡、能否返乡以及如何返乡这一紧迫的社会课题,展开了全方位的历史判断和制度性思考。作者还对“进城与返乡”这一历史命题加以延伸,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土地制度、城市化路径、贫富差距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立体而深入的田野观察与学术解读,以期为当前的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启示,为关心“三农”问题和中国现代化前途的读者提供崭新的视角。
出版
新民说·重新发现中国·治城:中国城市及社区治理探微
6.0分
王德福
这是一部难得的社会学田野调查作品,充满中国现实气息,折射出变化中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动态逻辑。
出版
走读中国之乡村故事: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本科生社会实践报告
6.0分
贺雪峰
如何将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课上成一门“硬课”,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自2018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老师带队,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调查小组于暑假深入乡村做调查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课,具体调研方式为白天进行集体访谈,晚上进行集体讨论。在调查和讨论的基础上本科生撰写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此书即为优秀调研报告的汇集,包括乡村素描篇、家庭社会篇、村庄治理篇、农业治理篇四大篇章,每一篇调查报告独立成文,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我国乡村社会的变迁。
出版
新民说·重新发现中国·大均衡:进城与返乡的历史判断与制度思考
6.0分
贺雪峰
这是一部特别有乡土情怀和人道关怀的学术随笔。
出版
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
6.0分
贺雪峰
获得南都2019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以全局视角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以实地案例审视乡村未来发展。 谁来担任村干部? 养老互助如何开展? 村社集体存在哪些问题? 乡村治理现代化怎样实现?
出版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大国大城
8.6分
陆铭
比较全球经验,解析本土现状,立足当下中国发展困境,聚焦上海发展道路,系统论证发展大城市对个人、群体、国家的好处!
社会科学
娱乐至死
8.4分
尼尔·波兹曼
当代媒体批评领域最伟大的书籍之一。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尼尔•波兹曼的深刻预见:我们终将成为娱乐的附庸,把自己娱乐至死。
社会科学
群体性孤独: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7.4分
雪莉·特克尔
本书将电子文化的两大趋势在过去15年中的新变化、新发展进行了新的阐释,将焦点集中在年轻的“电子土著”身上,这一代人的成长伴随着手机和智能电子玩具。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科技,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作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社会科学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