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2
光尘文化
|
李跃儿
11.9万字
亲子
内容简介:儿童有儿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们善于观察、富于想象、乐于创造。如果以成人的标准强加要求,将使他们被迫压抑自己的潜能。
...
目录
206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我与李跃儿
免费
第一章 盲人摸象的时代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彩热评
1条
更多
爱在俄罗斯之夏
LV11
教育的深刻
12月6日
0
作者其他书籍
关键期关键帮助
6.0分
李跃儿
怎样陪伴孩子,能让他建立起一生的安全感?怎样养育孩子,能让他更好地发育感知觉?怎样引导孩子,能让孩子的探索精神更旺盛、想象力更丰富、社交能力更优秀? 每一项能力都有关键的培养时期,家长的责任就是抓住这些“关键期”,以孩子需要的方式提供恰当的帮助。在本书中,儿童教育家李跃儿将从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出发,拆解关键期,带你以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更出色。 让孩子在恰当的时机,取得恰当的帮助。
亲子
读懂孩子的行为
6.0分
李跃儿
90个避不开的养育问题,涵盖吃手、安抚物、安全感、分离焦虑、恐惧、撒谎、负面情绪等7大方面。每个问题按年龄段划分,解答更科学,方法更有效。
亲子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6.0分
李跃儿
儿童的心灵就像珍贵的艺术品,需要父母用心思、用灵魂好好感悟。爱得过多、爱错了方向,都会使孩子内心蒙尘。 本书是李跃儿40年来教育实践的精华,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如何培养有抗挫折力的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如何与孩子对话、如何识别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再多的技巧都终将回归于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和爱。如何智慧地去爱,怎样在自己、在孩子心中培育爱从而使爱形成不竭的循环,这是父母乃至整个社会需要探索的课题,本书将为其提供一种答案。
亲子
关键期关键帮助:0-7岁成长规律破解
6.0分
李跃儿
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严谨的科学道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社会科学
卡通胡子:人格影响一生
6.0分
李跃儿
以李跃儿的丈夫胡子为成长个案,前后跨越超40年,从一个男人怪诞的成长史中发现童年的秘密,进而揭示了人格建构的不可或缺。 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就像给孩子预备了一头美丽的红色狮子作为坐骑,这头红色狮子能使孩子完全胜任人生的任何状况,并且能够既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我们无法培养出人格完美的孩子,但是至少可以尽可能地给我们的孩子预备一头红色的狮子,这是做父母的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也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亲子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用心带孩子:为人父母不可不知的十门必修(1-4)
9.1分
包丰源
《用心带孩子:为人父母不可不知的10门必修课》是“心智能量学”在亲子教育方面的具体运用与实践。作者致力于提升父母在培养孩子人格成长中的智慧,通过对于个案的分析和讲解,使父母不仅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内心世界与外在境遇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而且帮助孩子增长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开发和唤醒孩子的潜能,提升孩子应对未来日益严峻挑战的竞争能力,让孩子一生幸福。
家教方法
最温柔的教养
8.6分
吴恩瑛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育儿口语”指南。面对孩子,很多父母总是“爱在心中口难开”,无论批评、指正,还是鼓励、夸奖,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有时甚至词不达意、弄巧成拙。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可能会影响一生。 本书将带我们踏上一段有温度的育儿之旅,在130个常见的育儿场景中,倾听育儿专家的建议,学习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轻松应对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孩子的教养问题,陪伴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家教方法
教养的迷思
8.1分
朱迪斯哈里斯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作者如此说:1995年,我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的开头这样写道: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长久的影响吗?本文在考察了相关证据后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事实上,我只是一个失业的大学教科书作者,以及两个孩子的母亲。1997年,这篇论文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乔治米勒奖”。上帝真幽默。37年前,我收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一封信,信上说他们决定不授予我博士学位,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够格,签名的正是心理学系当时的执行主席乔治米勒。1998年,《教养的迷思》出版了,它成了十多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人格的最为畅销的心理学著作。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书的目的只有一个:“专家们”是错的,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们仍然沿用传统文化中那种令人忧心的教养方式。我提出了一些善意的忠告,想让家长们变得轻松起来,但他们却完全置之不理,甚至连我自己的女儿也是那样抚养孩子的。但我又怎么能指望,我可以影响自己的女儿呢?
家教理论与方法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
教育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