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特别是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都使《生死场》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这部小说的构思开始于哈尔滨时期,前半部的片断曾于1934年4月至6月,在哈尔滨《国际协报》的《文艺》周刊连载。全书共有十七节,在节《麦场》至第十节《十年》里,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调,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生活。 他们身受地主的残酷压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蓝天,脸朝黄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在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中,有的妇女生下来的孩子也是畸形的。 萧红用女性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地写出了几个农妇的悲惨命运。
“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萧红这样说。在我看,还“忙着苦”,明明从生到死无时不苦,但仍然忙生忙死,生苦、死苦……生苦、死苦……生命从此变成恐怖的简单有序,活是为了死,死是为了活。于是村民对生和死都漠然,不是历尽红尘看破红尘的漠然,而是既然生死自成一体,挣扎、反抗没有意义的漠然。王婆服毒奄奄一息,丈夫无动于衷的等待她咽气;成业不堪重负亲手摔死女儿,死了就死了。当生存环境被压缩到极致,人是最无用的,“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关爱、亲情、无私等等美好情感都是温饱的产物,既不管生又不管死,要它们何用,灵魂和躯体只能活一个的话,谁不选择躯体呢?得出下面的结论我很惭愧自责,“十年过去了,老百姓还是那样生老病死,就这样过了十年。”如果不是鬼子要将最后一口喘息之气抽走,村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那头老山羊,险些被充作祭牲以后,苟活几日,最终还是跟着主人走向抗争。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死而后生仍然活不下去。《生死场》的写法充斥着倒置,蓬勃多彩的生命力写成一成不变,深入骨髓的贫穷悲苦她写的无心且粗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惨不忍睹的现实在发生,四时风景漠不关心粉墨登场。萧红的绝望源于敏锐,善良让她无法取舍回避,于是她被痛苦浸满写下这些混乱的文字。活是为了死,死是为了活。
呼呼巨巨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