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父与子》创作于1861年,屠格涅夫这部代表作中为俄罗斯文学画廊中的“多余人”形象增加了“新人”的物质,或者说是带有“多余人”特征的第一位“新人”形象——巴扎罗夫,并且还为人类思想史贡献了一个哲学术语——虚无主义。小说《父与子》与《罗亭》《前夜》《贵族之家》《处女地》《烟》构成了屠格涅夫最著名的六大长篇小说,它们构成了屠格涅夫最著名的六大长篇小说,它们因连续性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剧烈变化而被称为“俄国社会的艺术编年史”,同时在社会描写中融入戏剧性强烈的爱情主题,在写作技巧方面集中展现了屠格涅夫在创作成熟时期的文学水平。
阅读19世纪俄罗斯文学时,“农奴”、“斯拉夫主义”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很容易将现代读者搞得晕头转向,这本《父与子》依然也涉及到这些,但作者和译者的努力使得整体的阅读体验相对来说是容易的。虽然纳博科夫指责屠格涅夫处理一些情节的手法有些老套,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无疑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 小说中所描绘的一个重点——两代人的冲突,通过细致的对话和动作表现出来,包括新思想如虚无主义带给儿子的对父辈的不屑和同情,父亲对儿子不敢表露的爱、害怕跟不上时代被儿子讨厌等等,这些在今天更是不断的在各个家庭重演。此外,屠格涅夫对爱情的描绘、对女性的描绘、对自已的思想与自己的体验冲突的青年的描绘等等,都十分精彩。全篇读下来,我觉得《父与子》的文字相比于《罪与罚》更容易阅读和理解,相比于《死农奴》又更贴近现实生活,是进入俄罗斯文学一个非常不错的入口。
书名《父与子》,内容却远非只是两代人的差异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故事而已,更多的还有同辈之间由于成长环境等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差异,有爱情,有哲学,有历史,有科学,有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状况,还有很多我归纳不出的东西。一部好的小说总是包罗万象的,而这一切都要靠它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反映出来。
巴扎罗夫是精神上的强者。他充满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