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檀香刑》是莫言历时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清末1900年前后,德国人在山东半岛修建胶济铁路,民间艺人孙丙领导了一起民间抗德反殖民斗争,最终被施以“檀香刑”,刽子手正是他的亲家赵甲。以“檀香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小说围绕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出来,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再现了乱世中的王朝悲剧和小人物的命运史诗。莫言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做刽子手,也都会成为麻木的看客。几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个刽子手赵甲。”







孙丙误杀德国人,无处讲理后被逼做了义和团的首领;钱丁就像之前的艺人,一边以干爹和干闺女名义行男女之欢,一边却尽力保全百姓;赵甲作为刽子手第一人,一边杀人无数,一边毫无愧疚忏悔之情,他觉得自己只是在执行律令,就像后来的日本鬼子。 一个个小人物,串起了清末。他们只是时代的炮灰,却也是时代的见证者。时代在拷问他们的人性,也在毁灭他们的人性。
小说用戏谑的笔法描写那个灰暗的时代,从高密东北乡这一个小地方映衬出那个时代的悲歌,反差有点大,可读性很强,致敬莫老!
莫言老师的长篇小说,这算是第二本(第一本是《蛙》)。写得既深沉又厚重。这是民族的苦难史,透过这些不怎么起眼的小人物表现出来。他们都有血有肉,勾勒出了大清朝崩溃前夕(八国联军进京)的人情世情。不过出场人物略少了些,规模上有些精致秀气。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不愿提及,有的直接一笔带过。莫言老师却用深厚的文字功底,把这段阴森残忍恐怖惨痛的历史非常紧密的衔接上,是难得的佳作。在人物刻画上,不仅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更移情入景、爱憎分明。叙事手法高明,并非平铺直叙,有穿插和铺排,在事件结局上,则有峰回路转、意想不到之效果,更显出中华民族所受苦难之深重。全本读罢,虽能一吐心中之块垒,但亦感到情绪沉重、欲哭无泪。这是人民的历史,而非官家的历史,更不是侵略者的历史,那么它必然是带血的、纠缠的、沉重的,但也注定是光明的。不论怎样,历史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浮出水面,让人们驻足凝思,感受过去的深重灾难,既而更加勇毅的前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