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庄。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 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通过总理衙门的创设、同文馆的建立、近代海关系统的引入、洋务军工企业的创办、外交使团的西行、广学会的成立、废除武举、昆明湖里练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强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灭亡。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深埋改革主张的冯桂芬、选择性“开眼看世界”的斌椿、时代的出局者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的有识之士;也有在天下观与国家观的碰撞时,作为惨淡时代中流砥柱,但又困于传统礼教之中难以自拔的乡绅;以及生活本就已经支离破碎、濒临崩溃的底层民众。
陈旭彬中国史系列第三部,第一部《秦制两千年》是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批判,算是根。第二部《洪武时代》则是挑出了秦制下最有代表性的皇帝朱元璋,彻底撕下秦制的美好外衣,告诉大家朱元璋如何通过秦制剥削人民乃至官僚,只为了他们朱家一家服务(现在很多小白总说朱元璋出身底层,严惩贪官有多爱民,实际上朱元璋对老百姓剥削残害不亚于秦始皇)。……………………总之这本书依旧是陈老师一贯的风格,对民主的无限推崇,对独裁的无底线批判,虽然说的是对的,但是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去思考为什么对。无脑夸和无脑骂都不可取!
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虽然有一些重合之处,但是作为每日阅读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整体。事情是由人来做的,体制是辅助的作用,而不是最终目的。制度的优越性在处于竞争状态时更加明显。
权威很重要,但权威并非事事正确,不论晚清最具实权的慈禧还是老谋深算的李鸿章,他们都有种种局限,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招致的却是亿万平民的困苦磨难。所谓自由于平民百姓而言,实是不受他人影响之能力,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能够游刃有余行走其中的,莫不是有大见识即是有大本事,如何控制自己,顺势而为,实在考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