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全8册)
浙江文艺
|
樊锦诗
69.7万字
历史
内容简介:此套系含《灿烂敦煌》《曾侯乙墓》《法门寺地宫》《楼兰尼雅》《西汉南越国》《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秦兵马俑》8本,10位考古专家百万字深入解读八大文化遗存。
...
目录
255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灿烂敦煌
免费
序言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灿烂敦煌
6.0分
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合作撰写,融数代敦煌人的智慧于一炉。
历史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青少版)
6.0分
顾春芳
“小译林中小学阅读丛书”专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核心选目,名家、名作、名译,引领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高附加值,实用,有趣,长知识。
出版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8.9分
樊锦诗,顾春芳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本书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传记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中国西吉古钱币鉴赏
8.2分
苏正喜
2013年8月,由西吉县钱币博物馆职工苏正喜同志历时5年潜心编著的西吉古钱币志一书正式由黄河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西吉县在古钱币研究方面的空白。西吉县因古钱币收藏数量多、品种全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西吉钱币博物馆更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题性钱币博物馆,馆藏钱币达3000余种、20多万枚,时间跨度3600多年。但由于年代久远,相关文献资料缺失,人们对西吉境内出土的古钱币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不能全面地了解。苏正喜同志经过多年的钻研、搜集、整理和调研,编著完成了西吉古钱币志一书,全书共分5章15节、20多万字,内容翔实、资料丰富、论证严谨、图文并茂,客观诠释了古钱币的历史意义,专题研究了西吉县域为什么能够出土如此多的古钱币、史料未见著录的古钱币及窖藏钱币等,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描述,弥补和印证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准确还原西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融等社会全貌。西吉古钱币志作为西吉有史以来第一部古钱币研究专著,对于传承和发扬区域性文化精华,推动西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从事钱币学研究的科研、教学人员和古钱币收藏家以及相关学科提供重要参考,对推进古钱币文化研究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西吉古钱币志对于扩大“华夏钱币第一县”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西吉、开放的西吉、奋进的西吉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宣传作用。
文物考古
了不起的世界文明:找寻世界十大考古遗迹
6.0分
李零
本书的大背景是中国考古“走出去”——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的一些大学和文物考古机构陆续走出国门,由周边国家开始,逐渐走到了遥远的埃及和中美洲,到世界各国开展考古工作,渐成燎原之势。 为什么要发掘其他古老文明?如何进行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研究?横扫欧亚大陆的匈奴留下了哪些考古学印记?吴哥窟如何从废墟中重生?郑和船队真的在非洲留下“血脉”了吗?全球文明版图如何形成? 十位“走出去”的一线考古领队,以中国视角重返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亲身讲述发掘中的所见所获、所思所想,以及考古遗存背后的文明内涵。这十个独具代表性的境外考古案例,是我们探源世界文明的集中呈现,也是中国考古走出国门的生动写照。 书中辅以五百余帧图版,并提供简洁明晰的时空坐标轴、发现/发掘史进程、延伸阅读、博物馆展品等专题信息,读者可对世界各地的古文明有一个鸟瞰、概览。
文物考古
仰韶文化尖底瓶研究
6.0分
卫雪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之一,各方面研究颇多,关于其功能或用途的争议由来已久,但无论何种观点,均是立足于不分尖底瓶大小的结构形态来进行跨时空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书从形态演变、制作工艺入手,引人设计学相关概念,结合使用方式解析尖底瓶的功能结构,并进行了尖底瓶成型工艺和使用方法的模拟实验,以期对其使用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物考古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