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每个人都生活在双重世界中:一个是“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一个是“我与你”的灵性世界。 在“我与它”的世俗世界中,我们与他人,与万事万物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课时,有一个学生每次必定坐在第一排,对他的授课频频点头微笑,于是,他对这个学生产生了好感,并经常交流。就在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造之才”时。这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请求,说自己正在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希望钱教授可以帮忙写推荐信。 钱教授欣然答应,可是当他把推荐信交给那个学生后,这个学生从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也没来上他的课,也没有私下里找他讨论过问题,到这时,钱教授才明白这个学生与他建立关系的目的。他将这种人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生活在“我与它”的世界中,他们在与别人建立关系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功利性,而目的达到后,关系也就中断了。
这本书让我重新定义了相遇:一切真实的生活,都是相遇 。忠于“我”,才能遇到“你”。在最好的关系中,彼此都能绽放。即:你必须、也只能从你自己的感受出发,打开生命。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你需要展开你的各种能量,与其他能量建立链接,这份链接越饱满、越真实,你越能将这份链接上升为“我与你”的相遇。 帮助你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教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的真我,本质上就是最好的。 然后,再回头看自己过去的人生时,我知道,我在太长的时间里,都是在迷路中,甚至都不叫迷路,而应该说是懵懂,即,根本不知道人性是怎么回事,自己是怎么回事,简直像瞎子一样,在悬崖边走路。 爱,就是“我”与“你”相遇,只有真实,才能相遇。真爱,必发在“我”与“你”的自发反应中。在爱情和婚姻中,我们必须拿出真实的自己,当真正的相遇出现后,“我”与“你”都将被照亮。
这是一本在谈论人类关系方面极有分量的经典书籍。马丁·布伯认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决定着我们的本质。=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开世界,世界就会给你呈现出什么样子。❤️每个人都处在两种关系中:一种是“我与它”,一种是“我与你”。🔼【我与你”的关系】=真诚关系,即:我知道我与你是不一样的,但即使这样,我也会付出我的真心来尊重你、理解你、接纳你,而不是试图改变你、纠正你。🔼【我与它”的关系】在“我与它”的关系中,不管对方是谁,在“我”眼中,都是没有生命的“它”。=无论对方是男是女,是人是物,甚至是生是死,我都毫不在乎,“它”仅仅是我可以利用的工具,我不会考虑“它”的想法和意愿,也不会照顾“它”的感受和尊严。 在这种关系中,“我”高高在上,除我以外的芸芸众生,都低我一等,可以被“我”俯视,任“我”驱使。🌞最好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不要带着太强的功利心和目的性,要用自己的全部与对方的全部相遇,让彼此在这种相遇中尽情绽放。 ⚠️一切真实的生活,都是相遇。不管你原本的动机是多么高尚,愿望多么美好,一旦掺入了预判和期待,将自己的目的和功利强加给对方时,你看见的一切都不再是真实的,你与对方构建起的也必然是“我与它”的关系。
似懂非懂。语言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