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身为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厌女家庭和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从小饱受被区别对待的煎熬。那些无端的恶意曾让幼小的我怀疑自己是否生来有罪,甚至和那些人一起讨厌自己。直到长大才明白,我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也没有主动伤害过他人,一直以来承受伤害的人是我,错的是那些无知的人。其实,最该看这本书的正是他们。但他们恰恰最不愿意、也最不可能翻开这本书。
看完了厌女的实体书,对此有些思考,在自己还没看过书之前读过一些对这本书不好的评论,这些评论中有的真的极有道理,像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对此我带着一点犹疑读了这本书,但直到读完并没有发现写的有什么不好,她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有关女性社会型话题的书,在书中我找到了很多的共鸣点,上小学,初中,高中带给我的经历而言,我明白了为什么部分男生会动不动就说一些轻浮的话而不觉得羞耻,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生活在怎样的困境中而无法反抗。 看到书中有一段讲述男女同校和女校中女生的能力对比显示出的结果令我深思,恍恍惚的思考到身处在男女同校的自己会不会就是那个永远跳不出杯子的跳蚤,被那些对女生不友好的观念束缚着,不自信掏空了我,真的再难做出勇敢的尝试(这是一个不身处其中而不会知道的痛苦。)也许犹犹豫豫并非自己所愿。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就是一场骗局,这个观点让不知多少女生丧失了尝试理科的勇气,真是太可恶了。 看完这本书的自己并没有如愿改变很多,但增添了以前没有的自信与勇敢呢。[微笑]
身为一个在重男轻女的厌女家庭和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从小饱受被区别对待的煎熬。那些无端的恶意曾让幼小的我怀疑自己是否生来有罪,甚至和那些人一起讨厌自己。直到长大才明白,我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也没有主动伤害过他人,一直以来承受伤害的人是我,错的是那些无知的人。其实,最该看这本书的正是他们。但他们恰恰最不愿意、也最不可能翻开这本书。
看完了厌女的实体书,对此有些思考,在自己还没看过书之前读过一些对这本书不好的评论,这些评论中有的真的极有道理,像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对此我带着一点犹疑读了这本书,但直到读完并没有发现写的有什么不好,她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有关女性社会型话题的书,在书中我找到了很多的共鸣点,上小学,初中,高中带给我的经历而言,我明白了为什么部分男生会动不动就说一些轻浮的话而不觉得羞耻,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生活在怎样的困境中而无法反抗。 看到书中有一段讲述男女同校和女校中女生的能力对比显示出的结果令我深思,恍恍惚的思考到身处在男女同校的自己会不会就是那个永远跳不出杯子的跳蚤,被那些对女生不友好的观念束缚着,不自信掏空了我,真的再难做出勇敢的尝试(这是一个不身处其中而不会知道的痛苦。)也许犹犹豫豫并非自己所愿。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就是一场骗局,这个观点让不知多少女生丧失了尝试理科的勇气,真是太可恶了。 看完这本书的自己并没有如愿改变很多,但增添了以前没有的自信与勇敢呢。[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