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这是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甘愿沉寂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逐水草而居。从南面的荒野沙漠到北方的森林草原,绵延千里的跋涉。一年365天,几乎得不到片刻停歇……”非虚构长篇散文。记录作者李娟跟随哈萨克族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新疆最北部粗犷、苍茫的阿勒泰山区游牧、转场、迁徙生活的日子。此为《羊道》三部曲之第三部。 “这是世界最后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甘愿沉寂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逐水草而居。从南面的荒野沙漠到北方的森林草原,绵延千里的跋涉。一年365天,几乎得不到片刻停歇……” 进入雨季,扎克拜妈妈一家转场到阿尔泰山脉高海拔地区的吾塞夏牧场,那是一片林海中的孤岛,空气透明凉爽,草木葱茏茂盛。人的生活和羊的生活全都围绕着山顶的白色木头房子展开。在一个个漫长寂静的白昼和深夜,扎克拜妈妈大管家一样忙碌照顾着一家老小。羊群悠闲漫步在肥美的绿草山包间,放暑假的孩子们也回到牧场尽情欢乐,大人们时不时在凉爽的月夜下载歌载舞,“拖依”狂欢。 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哈萨克牧民在高山草原夏牧场的生活日常,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
跟着作者去旅行,了解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感觉到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不易与艰辛。读着也成了享受。
草原生活条件艰苦,但内容、人际简单,充实,文字描写优美,朴实,能很好的让你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
深山夏牧场比前山夏牧场悄寂许多,连着这本记录也比前山那本枯燥些,也可能是牧民单调的生活记录到了第三本看得有些累了倦了。缺了的这颗星也因为猝不及防的结尾吧。 这本收官之作一如既往的描绘着牧区的唯美画面,日复一日的单调又繁重的生活,和形形*但又极其相似的保持着热烈仪式感的牧民,真是了不起的民族文化传承呀。但跟前两本最大的区别是李娟对于哈萨克族习俗、传统、信念的记录和思索。至于上一本给我留下的疑问,在李娟的字里行间找到了答案。 “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搬家意味着“舍弃”;对牧人们来说,搬家是为了“保护”——为了让大地得到休息和恢复,才不停地辗转迁徙。” “妈妈聪慧又敏感,怎能不明白如今的现实和新的规则?之所以不随波逐流,大约出于骄傲——难以言说的一种骄傲…又似乎是自尊。” “谁能在整个世界前行的汪洋大潮中独自止步呢?牛羊数量正在剧增,牧人正在与古老的生产方式逐步告别——这场告别如此漫长,一点一滴地告别着。似乎以多长的时间凝聚成这样的生活,就得以多长的时间去消散。不会有陡然的变革,我们生活在匀速消散之中。匀速运动状态等于静止状态——这就是最后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