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将中国共产党和古代中国的治理经验和优势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层面加以探讨,尝试在理论上说明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治理体系”,它有怎样的普世意义和中国特色。在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更为关注的方面是特殊或具象的人。比如,精准扶贫实践中会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进行详尽了解,做出非常有针对性的安排,而非像西方国家那样仅仅按照一个标准发补助。西方社会是着力于人的一般性或者抽象性进行治理的国家形态,被称为“抽象社会”,中国社会则可以被理解成一个“具象社会”。 关注人的具象性,需要实现系统力量与生活世界中的百姓的有效联结。相比于西方抽象社会中精英与大众日趋脱钩的态势,中国的治理体系发挥出了联结上下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框架下,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直接面对有差别的个人,体察个体的需求和感受。这个过程中,“党政科层制之体”与“党群联系机制之系”相结合,构成了一种“体系化的联结模式”。其相比于西方社会的“政治整合模式”,具有更强的人格性,可称其为“人格化的社会整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