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套装包括《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一个男人的位置》共3册。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在《一个女孩的记忆》这本新书中,安妮·埃尔诺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并讲述了她与一个男人度过的初夜。当他移情别恋时,她意识到她已经把自己的意志交给了他,像是没有了主人的被征服者。60年后的今天,作者发现自己可以抹去中间的岁月,重新回忆这个她曾想完全忘记的年轻女孩。将那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带入现实,埃尔诺发现,她写作生涯的重要和痛苦的起源是建立在耻辱、暴力和背叛的基础之上。"
文字间充满细致入微的细节和最具代表性的提炼,冷静但不冷漠,我被她对母亲的爱所打动,感受到她对父亲最悲悯的同情,以及今日的她对年轻时的自己保持距离的冷眼旁观。母亲是她的另一个世界,她曾经对那里一无所知,当她越来越了解那个世界时,母亲走了,“我失去了与我所来自的世界的最后一根纽带。”《女孩》18岁,“多年后回头看,发生的事情似乎不那么真实了,我的目的就是探索两者之间的天壤之别。”昨日种种,譬如昨日si,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如果说母亲的一生是向上的单行道,永不停止,绝不回头,那父亲则是原地打转的陀螺,只为在脚下留有一个浅浅的坑凹,那是属于他的位置。《位置》开始于父亲的葬礼,在这之前两个月她正式取得教师资格证,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将在社会上拥有一个位置,父亲终其一生的奋斗,所为也不过如此,“书啊,音乐啊,这些对你都有好处。我呢,我活着不需要这些东西。”这不仅仅是两代人的差异,这是有位置和无位置之人的差异。
还行吧。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809.23.52《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一个男人的位置》- 【法】安妮.埃尔诺;译:郭玉梅、陈淑婷。用极致的理智和高度犀利,将母亲、自己、父亲,从社会普世视角写下来,因为看见,所以冷静的文字间充满细致入微的细节和最具代表性的提炼,冷静但不冷漠,我被她对母亲的爱所打动,感受到到她对父亲最悲悯的同情,以及今日的她对年轻时的自己保持距离的冷眼旁观,就像对一件试验品。她看得见自社会最底层艰难的向上挣扎,“她在努力,尽量避免命运会给她带来的不幸,尤其是贫穷,可能还有酗酒。”、“为了让我有一个比她更幸福的生活,她准备做出任何牺牲,甚至最大的牺牲是让我离开她的身边。” 、“他们有那种英雄不得志的无名火,他们投入生活中的一切,猛劲儿地干活,大吃大喝,大哭大笑,笑的时候甚至能笑出眼泪,不一会儿又宣称“我没有本事了。”、 “他们既热情奔放又生性多疑、易怒,“表达不出”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总之,他们为自己的劳动能力而自豪,他们很难承认别人比他们更有本事、更勇敢,久而久之,他们更觉得自己应该是个“人物”。 母亲是她的另一个世界,她曾经对那里一无所知,经过多年观察,当她越来越了解那个世界时,母亲走了,“我失去了与我所来自的世界的最后一根纽带。”。《女孩》18岁,逃离家庭走出小镇的渴望绑架了懵懂的她,一夜之间从“女孩”变成“成人”,转变太过猛烈,以至于在后来的许多岁月,无论时间、空间怎样变化,那个女孩始终都在漩涡中心。她频频回顾这段经历,“我想回来看夏令营,并不是为了寻我什么感觉,我还太年轻,不会有这种愿望,而且我还没有读完 《追忆似水年华》,我回来是为了展示我与 1958年的女孩有多么大的不同,并表明我的新身份。一个出色得体的文学系大学生,将来会是一名中学或大学教师,会从事文学事业,以此来衡量两者之间的差距。其实,我来这里,不是为了1958年的现场‘告诉我什么’,而是我要告诉17世纪建筑的灰色墙壁,告诉楼顶我房间的小窗户,我和1958 年的女孩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她想抽身,想将18岁的她隔离,却总是忘记初衷“我前面写了什么,现在都忘记了。我不知道这个文本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我写这本书时想探寻的东西也已模糊不清。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种这样的意愿:当下发生的事情,具有骇人的真实性,多年后回头看,发生的事情似乎不那么真实了,我的目的就是探索两者之间的天壤之别。”昨日种种譬如昨日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