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一个男人的位置以及一个女人的故事都看完了,在这两本故事中女儿和母亲的感情更深刻一些,至少看了女儿和母亲的故事每次都让我震撼一些
上一回诺奖了就读的还是石黑一雄,这回没有首先去读《悠悠岁月》是看到了一种评价说这本会比那本写的更好更触动人。如果没有读过波伏瓦的《安详辞世》,这本或许给我的冲击会更强一些。波伏瓦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哪怕是隔着翻译后的文字,都被波伏瓦手术刀般的锐利吓到,自己对自己的那股子狠劲,力透纸背,逢人必推。同样的主题,安妮(名字都柔和好多)就发挥得更加情理之中,平实地持续地有点后知后觉的丧失感,是失去至亲后可以想见的程度。总的来说,一刷没有颠覆该主题同类书籍在我心里的排名,诺奖加持下我可能期待有点多,不算惊艳,但很妥帖。值得一品。
“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她没有犹疑和惶惑,她称自己并没有对终极价值的追求,有的只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觉的真实抒发。”所以埃尔诺的文字极其贴近生活,那些对话和表情,会让人感觉到和她就只隔了一个街角的距离。即使她书写的是法国,可那个故事里的母亲,就在身边活生生与你对话、隔开一扇窗户吐息。父母和孩子间的阶级多么真实,那种权威的倒错被她轻轻一点,就瞬间整理了东亚家庭中所有歇斯底里的“爱意”。不是不爱,只是父母的爱带着强大的阶级感,所以 “平等交流”极其珍稀,在普通家庭中基本绝迹。那些埋头工作拼命想让孩子们和自己不再一样的父母们,在孩子真正长大时,一边带着自豪和炫耀,一边却也带着不可言说的自卑试图以交换劳动力的方式留在孩子身边。很真实。真抱歉,我不曾了解你,也无法靠近你。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