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她一定是疯了。 她想把普济的人都变成同一个人,穿同样的颜色、样式的衣裳;村里每户人家的房子都一样,大小、格式都一样。所有人一起干活吃饭,一起熄灯睡觉,每个人的财产都一样多,照到屋子里的阳光一样多,落到每户人家屋顶上的雨雪一样多,每个人笑容都一样多,就连做的梦都是一样的。 她以为这样一来,世上什么烦恼就都没有了。 “普济马上就要下雨了。” 说完这句话,父亲便失踪了。 阴晴不定的母亲、自称“表哥”的神秘男人、拥有琥珀之眼的金蝉…… 在外面的世界里,藏着无数奥秘。 可大家都沉默不语,什么也不透露给自己。 ——这一切都让秀米感到烦躁。 这是一个少女的成长故事,是她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是一个被裹挟在时代江流中的激越灵魂的故事。
很悠长的故事,文笔很江南。小说里秀米以及诸人的人生经历令人唏嘘。整体故事性有所欠缺。
都是“追寻”,都发生在明末清初,秀米追寻爱与“桃花源”理想,林祥福追寻消失的爱人;秀米一路辗转流离,普济——花家舍——日本——普济——梅城——普济,林祥福千里迢迢从北方来到南方,寻觅那个根本不存在的“文城”,追寻他的爱人小美。不得不说,格非的《人面桃花》比余华的《文城》的“追寻”更复杂,也更动人。一方面是主题,追寻“桃花源”的理想夹杂着青春期朦胧的爱与单纯的追寻爱情,显然前者有更广阔的空间以融入更复杂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是叙事技巧,格非运用多种手法,让真实与虚构交织缠绕:①用[]简明扼要地介绍人物、事物、地点的来龙去脉,用以假乱真煞有其事半真半假的时间地点营造“确有其事”的非虚构氛围。这在当下许多作家求助于跨媒介(如文—图)以达到非虚构的效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比如最典型的例子,金宇澄的《繁花》,插图的运用,给作品带来极强的非虚构色彩,虽然作者也只是喜欢画画,觉得有意思加之编辑要求就画了些插图)。格非在这里通过标点符号和类似百度百科一样的补充,让我意识到,传统文—文模式中,仍有许多空间来营造非虚构的氛围。②“桃花源”的多重内涵。在小说的现实中,“桃花源”指的是花家舍的大同世界的实践和秀米普济学堂的实践——都失败了。这不得不引发我对“桃花源”的思考——中国文人受“桃花源”之害有多深?(受导师评张炜《河湾》的启发)“桃花源”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的是逃避现实,归隐田园,自在风流;另一层指的是大同世界,空想的乌托邦理想。前者往往顾影自怜,多少是伺机而动,多少真正脱俗?后者常常耽于空想,把具体的复杂的人当作想象中的人,把社会简单化幼稚化,不过最起码他们迈出了第一步——以决绝的姿态进行了知道注定失败的尝试,颇有拜伦式英雄的气质——单单这一点就令人钦佩。而余华的《文城》,“文城”只是纪小美虚构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而恰好林祥福相信了。“文城”的内涵非常简单——爱情与承诺。加之《文城》整体的写法就是传统的传奇写法,甚至连结尾也有着类似梁祝的相遇。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冥冥之中天注定。只能说余华确实写了个不错的故事,但,也仅此而已。③神秘元素的引入。《人面桃花》中有大量的神秘元素——父亲的离奇出走,最后在瓦釜中见到他的未来与自己的儿子相遇;韩六如谶言般的洞察;一只又一只的金蝉;秀米再访花家舍离去时遇到曾经的自己的七只船……似真似假,整篇小说都被这种神秘笼罩着。而《文城》中小美夫妇的冻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