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蝇王》是诺奖得主威廉·戈尔丁重要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借孩童之天真来探讨人性之恶这一严肃主题。故事发生于想象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未来的核战争),一群六至十二岁的英国男孩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困于一座荒岛,起先尚能和睦相处,随着恶的本性萌发膨胀,人性中潜伏的兽性战胜了人性,他们互相残杀,重现了使他们落到这种处境的历史的全过程,将荒岛乐园变成人间屠场。 作者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等都深具象征意味。这部小说由此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当形成一个新的集体时,持不同意见的人就会分成不同的派系,然后纷争就开始了。这个过程中人性暴露无遗。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是这里主要说的是孩子,虽然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认识体系,但他们的人性也是真实的暴露出来了。童心泯灭,人性黑暗。
后半本杀疯了,节奏点燃让所有画面都疯跑起来。孩子们原始地纯真被环境诱发出欲望,恐惧诱发自我意识再从行为上展现出残暴的一面,是人生初始的期待和恶意。恐惧推动行动和信仰,层级再滋生自豪和欲望,支配他人生命的快感让人性本身的同理心泯灭成灰烬。被抛弃的名字、被遮住的面孔,和现在掩藏在“面具”下的自我欲望实现并无差别——肮脏的目的总是冠以好看的名头。总是这样。只是可惜了,先知因为说出真相而被众人推倒,文明因为坚持而被杀死成为儆猴的鸡,不站在众人中间的领导者会成为敌人的代名词。不被约束的秉性会爆裂出最纯粹的恶意,连名字都会被忘记。这是人。以上。
属于中短篇故事的体量,硬生生写成一部长篇小说,难免显得有些啰嗦。恐儿童人士阅读时应该会感到不适,因为它诚实刻画出孩子们的愚蠢、残忍、聒噪、自大、狰狞、顾头不顾尾……可惜故事内核无过人之处,其中反应人性黑暗的桥段也司空见惯没有任何惊喜可言。或许是因成书年代比较久远的缘故?总而言之,是一本可看可不看、替代性极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