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小说从何而来?人们为什么喜欢小说?阅读小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在本书中,米兰·昆德拉从堂吉诃德走出家门讲起,描绘小说的一路变迁以及为人类带来的精神慰藉,进而道出小说的智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昆德拉说,在这个格言的启发下,他喜欢想象: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了上帝的笑声,欧洲第一部伟大的小说因此诞生了。小说的艺术来到世界正是上帝笑声的回响。小说的智慧不同于哲学的智慧,它不是从理论精神,而是从幽默精神中产生的。 《小说的艺术》也昆德拉小说美学的集中体现,借由此书,我们可以了解作家的艺术观点、风格、技巧,和他对写作的态度、对文学传统的理解,以及在这个态度背后对人和世界的想法,是对小说存在价值的最佳回答。
作者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虽然几百年间也没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可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多了许多的不同,不仅仅是小说形式上的创新,思想上的独立,让他们求同存异,共同让这个世界精彩,只可惜他们生在了小说没落的时代,但他们思想足以穿越岁月,成为他们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致敬!
很有共鸣的几个点:小说的本质在于探索人类存在的处境,小说的核心在于直面复杂性,小说的诞生源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也即“小说作为建立于人类事件相对性与暧昧性之上的世界的表现模式”,去“发现存在的新方面”,而“艺术中的美就是从未被人说过的东西突然闪耀出的光芒”。不过,其实昆德拉对小说也未免太当回事。在《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中,作者用几百个字,使小说与人类认知历史的脉络浮出水面,而关于未来小说的四种路径,又让人看到想象中的多重可能。在《那后边的某个地方》中,卡夫卡对“人的可能性”的“发现”而非“预见”,揭示了公众领域与隐私领域共通的心理机制。在《耶路撒冷演讲》中,“媚俗”得到清晰的定义,即“用美丽、动人的语言表达固有观念的愚蠢。它惹得我们为自身,为我们平庸的感受与思想一掬热泪”。
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