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蓝领工匠:张黎明
辽宁出版集团
|
辛向阳
3606字
传记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时代楷模张黎明爱岗敬业,工作30多年来始终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累计巡线8万多千米,完成故障抢修作业近两万次的感人事迹。他勇于创新,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
...
目录
8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时代楷模简介
免费
正文一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爱的教育家:曲建武
6.0分
辛向阳
本书讲述了时代楷模曲建武工作30多年来,无论是在高校辅导员岗位,还是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始终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不断探索工作规律,立足本职岗位的先进事迹。
传记
神圣国土守护者:卓嘎、央宗姐妹
6.0分
辛向阳
本书讲述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在父亲桑杰曲巴的影响和带领下,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和时代赞歌。
传记
雪线信使:其美多吉
6.0分
辛向阳
本书讲述了时代楷模其美多吉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全长604千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地理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交通运输状况差的雪域邮线上,默默奉献30年的感人故事。
传记
太行新愚公:李保国
6.0分
辛向阳
本书讲述了时代楷模李保国30多年来,扎根太行山区,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却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的感人事迹。
传记
药理学家:王逸平
6.0分
辛向阳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示的时代楷模——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逸平为蓝本,讲述了他不忘初心、胸怀大爱,始终把解除人民群众病痛作为人生追求,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25年与病魔不懈抗争,默默无闻投身科研的感人故事。
传记
扶贫之花:黄文秀
6.0分
辛向阳
本书讲述了时代楷模黄文秀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书记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却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
传记
基层道德标杆:北京榜样优秀群体
6.0分
辛向阳
本书以北京榜样优秀群体为蓝本,讲述了这些榜样人物,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首都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生动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成效。
出版
世代护林郎: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
6.0分
辛向阳
本书以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为蓝本,讲述了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的感人事迹。
出版
海归科学家:黄大年
6.0分
辛向阳
本书讲述了时代楷模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却不幸因病去世的感人事迹。
传记
设计问题 创新模式与交互思维
6.0分
布鲁斯·布朗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Design Issues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著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书选译自该杂志2014年的重要文章,主要内容涉及设计与创新以及具身知识的培养、维持和应用,可以作为研究生教辅读物和业界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工业X.0
设计问题:体验与交互(第四辑)
6.0分
布鲁斯·布朗
本书共由十一篇文章组成,全部译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出版的《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杂志。该杂志是国际设计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书所收入的文章主要涉及体验的多维度研究以及设计的多元化研究,旨在为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启发,适合设计院校教师、研究生、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出版
中国新时代
6.0分
辛向阳
本书主要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意义和政治优势,指出了新时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的性质与历史作用,分析了新时代面临的战略机遇以及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既有现实分析又有历史回顾,既把握世界变化又贴近中国实际,全方位地勾勒出中国新时代的恢弘画卷,其中不乏创新性论断及学理性思考。
政治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伦理道德:行为的普遍准则
6.0分
契诃夫
本书是对西方社会日益明显的社会衰败现象进行田野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西方社会各阶层的伦理道德缺失,是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作者还警告那些输入西方生活方式的国家,要警惕在敞开大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撒下衰败的种子,建议这些国家保护自己独有的语言,切莫为了迎合西方的需要和利益而改变自己。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本书的观点值得深思。
传记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6.0分
王利群
在书中作者描写的都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物。是的,正是这些平凡普通的人物,诠释着我们每个人的真实人生,用他们默默无闻的奋斗,建筑着我们美丽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楼大厦。
传记
巴黎评论·诗人评论
6.0分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是《巴黎评论》特辑系列的第2辑,收录《巴黎评论》对以下18位诗人的长篇访谈:玛丽安·摩尔、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布莱兹·桑德拉尔、乔治·塞菲里斯、安妮·塞克斯顿、菲利普·拉金、约翰·阿什贝利、德里克·沃尔科特、W.S.默温、奥克塔维奥·帕斯、耶胡达·阿米亥、伊夫·博纳富瓦、切斯瓦夫·米沃什、特德·休斯、加里·斯奈德、谢默斯·希尼、罗伯特·勃莱、杰克·吉尔伯特。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1953年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70年来,《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400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成稿,往往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阅读偏好、困惑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传记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