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呢?答案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产业化农业向农业可持续回归。 本书第一章以人类文明发展受气候变迁巨大影响之竺可桢假说为楔子,论述人类农业文明受地理气候自然等约束而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及其演化,阐述了农业的本质以及农业与生态的密切关系。 第二章论述主客二分是全球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归纳了有别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东方“天人合一”的农业可持续的理论资源。 第三章论述了殖民地国家大农场农业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欧洲宗主国中小农场农业的“莱茵模式”,以及未被西方彻底殖民化的原住民农业的“东亚模式”的世界农业“三分天下”的格局。 第四章梳理了中国延续千年的可持续农业,因国家工业化和地方政府工业化以及全球化的制度性改造,以及生物化、化学化和机械化的技术性改造,面临危机;提出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回归。 第五章归纳了浙江丽水、宁夏隆德、重庆城口以及贵州罗甸等地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实现的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第六章简介了农业可持续的国内外经验,通过国际比较视野研究,指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
本书的两条基本线索:1.时间维度,将农业发展阶段分为一产化与规模化(1.0),二产化(2.0),三产化(3.0),生态化、社会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4.0);2.空间维度,将农业生产方式划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莱茵模式(欧洲宗主国的中小农场农业)、东亚模式(东亚原住民农业)。个人关注点:1.竺可桢假说以及气候常变、异变、渐变、突变对文明进程的不同影响。2.规模化农业的双重负外部性(供给端环境污染 需求端食品安全) 对普通农业生产者经济利益的损害。3.循环农业的双重价值增值(外循环中生产加工的增值 内循环中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增值)。4.WTO农产品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冲击,以及埃及、委内瑞拉等国出口经济作物进口农业作物对于粮食安全和物价稳定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单一经济结构恰如单一作物种植,二者分别具有经济脆弱性和生态脆弱性。5.剪刀差以及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三重要素的净流出。6.古巴案例中工业化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变的三种方式:种养一体、作物间作、知识密集型技术代替资本密集型技术。
国家发展发展就应该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能向西方国家那样工业化或金融化为尊的零和游戏。那样灭天亡地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必然要受到大自然报复
这本书读完后,,对于我这种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及思考又多了许多不一样的角度,真的是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