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我们为何无聊》是一部突破之作,它开创性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解剖无聊这种定义模糊的感觉。 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 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无聊已变成新时代的流行病了吗? 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犯罪之间有没有关系? 如果说无聊是一个信号,那么它在提醒我们什么?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 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本书为我们提供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然后给出无聊的解法。 在渐趋短平快的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与短视频并非驱散无聊的解药,相反,它们更容易让我们困在一个永不停歇、没有目的的仓鼠轮中。无聊是对意义、投入感和能动性的召唤,如何回应这一召唤,才是良方所在。 从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与内部动机,到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创造意义、建立心流,本书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温和而不说教,带领我们科学应对无聊。
与其说本书是在探讨无聊的原因,不如说是在帮助我们找寻生活的意义。什么是无聊?无聊是一种空虚、焦躁不安的状态,你渴望通过做点什么来填满自己,却又难以实际行动起来。在智能手机如此便利的时代,刷会手机成为我们打发无聊时光的重要方式。然而时间被填满了,意义却依旧空虚。无聊的对立面,本书认为是心流、兴趣、好奇与放松。面对无聊,本书建议“抛掉任何能控制你注意力的东西,接受自我的局限性,追求能够实现能动性的行动。”
很不错的一本书——无聊在提醒我们该行动起来,你可以逃避(在网络或社交媒体上获得短暂但兴奋的刺激)或积极面对(专注与当下,发挥自己的“动能性”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心流”)而你的选择决定了你后的你以后的心态乃至人生!
无聊是没有找到实现自己能力而又有意义的事。解决的方法是要接受自已的平凡,去做对自己有挑战成就的事,而不是打游戏或刷抖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