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很多人都在寻找不生气的方法,比如压抑忍耐、积极乐观等。可是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那些都不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情绪化”并不是情绪的错,而是想法的错! 作为人际关系疗法(IPT)专家,作者认为,负面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它只是传递了心理的讯息,提醒我们寻求援助或保护自己。其实,让愤怒不断膨胀的,是我们的“情绪化思考”这种思考,基于我们内心的“受害者心态”,以及因自我肯定感低不足而过分追求“正确”的执念。 本书旨在从本质层面解决情绪化的困扰。作者解析了生活中那些“让人生气的小事”,让读者看清“情绪化思考”的来龙去脉,也让读者明白在那样的情境下究竟该如何表达、如何沟通。除了解析“情绪化思考”的问题之外,作者还教我们如何养成避免情绪思考的7个习惯,以及当生活中遇到“易燃易爆”的人时该如何应对。本书用清晰好读的文字告诉读者:当你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到自己生而坚韧、也生而温柔的本质时,就能学会让情绪守护你,而不是困住你。
我是一个非常容易情绪化的人,以前的教育都是告诉我要控制情绪,要控制愤怒。直到这本书提出,情绪是和疼痛一样的存在,情绪本身没有错,会愤怒,会不安,会有各种情绪是正常的。情绪会告诉我们身体正在经历什么,所以学会接受情绪。真正不好的东西是情绪化,借由情绪产生的一种“防卫偏差”的思维方式,情绪化使我经常钻牛角尖,去证明自己的正确,去想尽各种办法“回敬”伤害了我的人。这本书写的好多案例仿佛是我量身定做的,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正确的执念,对很多事情抱有“应该”的态度,容易造成自己越想越生气,忽略了事件本身,无限延展出来的思绪,让自己越陷越深。“为什么总是我”的受害者心理也是我经常容易陷入的死循环。这本书对我真的非常有帮助。知道了问题,下一步就是解决问题。当陷入情绪的时候要很快的察觉到,不然,情绪化的思维很容易就入侵,干扰了正常的思维。注意“领域”,在自己的领域中保持清醒,当别人入侵领域时提高警惕,明白自己受到了冲击,但是不要陷入“受害者心理”,当别人在自己领域做的一些事也可能会伤害到我的时候,记住,那是他的领域,他有自己的权利。当然,我们可以对这种伤害提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不要攻击,不要想着“报复”。实在很难受的时候可以利用好友笔记安慰自己。放下“应该”,为“希望”而活。远离“情绪激动”的场景。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了解自己“情绪激动”的触发条件,及时关闭开关。(我的情绪触发开关:会让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做任何事情,觉得自我价值很低)提高自我肯定!提高自我肯定!提高自我肯定!
篇幅虽小,但这本书无疑是本好书,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一剂良药,但希望他并不是大多数人的良药。
属于真正可以用于生活和感情,让自己不断变好的书,适合一段时间重新看一次,已买了纸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