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爱的艺术》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二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以此形成一种创造倾向,否则,一切爱的尝试都是会失败的。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谦恭、勇敢、真诚、自制地爱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
这本书告诉我,爱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一系列的行为,而行为是可以学习的。而本书给的理由,因为人生而孤独,爱就是生命的答案。我不知道是不是唯一的理由,但一定是理由之一,所以学习它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没有告诉我具体应该怎么做,但是告诉了我爱的几种理想模样,这些共同的要素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这一解释让爱形象在我脑海里不再那么模糊。关于实践,其实也是很多事的要素,即规范,专心,耐心和专注。本书让我有了认识,而深刻的体会和实践之路漫漫啊。
爱变成了一个艺术,作者旁征博引,从心理学,宗教以及社会,来解释一个最终极的问题——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合情合理的满意的答案。如果没有了爱,很难想象人是如何变成了社会,又是如何在世界上寻找意义。
如果人们能够去爱,他一定被置于崇高的位置上。经济机构便要服务于它,而不是相反;他便能够分享体验,分担工作,而不是至多只分享利润。社会必须以这种方式来组织,在人的社会中,爱的本质不是与这个社会存在相分离,而是与之相统一。正如我曾试图表明的那样,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合情合理的满意的答案。如果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任何相对排斥爱的发展的社会,从长远观点看,都将由于与人类本性的基本要求相抵触而走向灭亡。先能爱自己,后能爱他人。不论是兄弟之爱(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sex爱(唯一特定忠诚对象)、母爱(“无私”实则包含要求,一种自爱无能的投射)、上帝之爱(明确上帝意味着什么—一种全知全能的不可名—爱真理、正义和人类)都是如此。爱不求回报但让人意识到尊严,爱需要勇敢也需要谦卑,爱需要信任也需要理解,我们的爱并不富足,我们需要爱来实现自我发展,被爱和爱人这是生活在世界上最美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