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收录自晚清至现代二十五位在文学、文化、教育领域有所建树之士的文传二十九篇(含四篇“附录”)。全书分为三辑,前两辑分别描摹晚清、“五四”两代学人,第三辑则是追忆引领作者走上学术道路的师长。各文排列顺序,依据为传主的生年。不同于出自文学家之手的文传注重故事性的特点,作者身为学者,所记所论,多为“侧影”,其中无不包含作者个人的感怀和学术发现,带有鲜明的“学术随笔”色彩。因此,虽然作者将拟想读者定为 “大众”,但在此不妨(如作者所言)将“大众”的涵盖面精确为具备一定文化修养和文史底蕴的读者——若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铺陈方式做背景知识的补充,则无以体会传主的精神、气质和趣味,以及笔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文学色彩。本次增订,删去两篇怀念中山大学老师的文章,新增谈论苏曼殊、蒋梦麟、张竞生、钱穆、朱自清、金庸六人的八篇,后出转精,更显整齐。
上中两辑,确实出其精神,虽然是学术文,但情感的点染下,学术也有了人文的温度。第三辑,很多人说有拍马屁之嫌,我觉得不然。第三辑所追述和怀念的人,要么是恩师,要么是神交已久的大师,彼此间有书信往来、灵魂共振,他们都是影响了作者的人,是他们的做派、为人、学术、态度和思想,成就了如今的陈平原。对于任何人,面对那些有恩于自己的人,肯定包含了跟旁人不一样的深厚情感,而这份情感是绝对真挚的。“路要自己选择,认清了就一直往前走,不为时尚所动,也不用瞻前顾后。”当你的恩师对你说出这番感人至深的话,你笔下的记录和回忆,肯定也是无比真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