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推销员之死》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巅峰之作。威利·洛曼是一名推销员,壮年时的他业务能力可靠,妻子琳达持家有道,两个儿子比夫与哈皮也让他引以为傲。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好运气似乎正离他远去,他的生活也渐渐失控……作者撕碎了“美国梦”的光鲜表象,满怀同情地洞察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不动声色地将其希望和痛楚呈现在戏剧舞台之上。本剧发表于1949年,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742场,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是首部一举囊括三大戏剧奖的剧本,让阿瑟·米勒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198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本书译者英若诚先生为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在阿瑟·米勒亲自导演的《推销员之死》中国首演中担任主角。 "
“我一向坚持决不虚度一生,而每次我一回来就懂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虚度一生。” 美国梦的悲剧源自资本重利轻人的特性,如今也是一样,当每一个人陷入不断的内卷只为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只是不想被抛弃,这是整个社会评价体系的扭曲。可悲的是,1949年写的故事仍旧在当下重复上演。 比夫的一句“在这个家里我们没说过十分钟实话!”揭穿了这个家的真相,威利真的好可悲,总是不断放大那些本来无意义的蛛丝马迹,好填补内心的虚荣,这个家庭败落的原因除却世代浪潮的重压,更多的是威利对孩子们的“捧杀教育”。 威利作为一名推销员,讽刺的是他这一生卖出最贵的东西居然是自己的生命,而本就是威利最真实的内心的投射,他展现着威利的幻想、期许、野心、矛盾。 全文最振聋发聩的一段话是由查利所说 “对推销员来说,生活没有结结实实的根基。他不管拧螺丝,他不能告诉你法律是什么样,他也不管开药方。他得一个人出去闯荡,靠的是脸上的笑容和皮鞋擦得倍儿亮。可是只要人们对他没有笑脸了——那就灾难临头了。等到他帽子上再沾上油泥,那就完蛋了。可不敢怪罪这个人。推销员就得靠做梦活着,孩子。干这一行就得这样。” 明白自己是什么人很重要,心态放好正视现实,接受自己的平庸,总好过一辈子活在幻梦里,墓地那一幕真的很震撼,那一刻第四面墙外的观众就是坟墓,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威利。 剧本写的非常好,回忆闪现穿插都很自然,希望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这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