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蒋梦麟讲学术文化
新儒文化
|
蒋梦麟
7.9万字
文化
内容简介:本书汇编蒋梦麟的教育学术主张、演讲集、文化感想、人物评传等内容,为读者揭示一个教育家、思想家的风貌。
...
目录
29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大师讲堂》系列丛书总序
免费
为什么要教育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北大校长给教师的建议
6.0分
蔡元培
本书精选北大校长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关于教育、教学、读书等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剖析一代教育大家的教育秘诀,全面地反应了他们极具前瞻性、科学性的治学治教理念,勾勒了教师在教育旅途中获得长久幸福的路线图。
教辅
西潮与新潮
6.0分
蒋梦麟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讲述外来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故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二是《新潮》,主要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入展开论述。本书的价值正如著名学者王德照所说:“他(蒋梦麟)所希望于读者的,要多少能从著者所记叙的身边琐事中,发现重大史实的意义,以正视展开在面前的新的时代和新的文化”。
文学
西潮
6.0分
蒋梦麟
西潮里所谈的是中国过去,从一八四二年香港割让起到一九四一年珍珠港事变止,这一百年间所发生的故事。这段时间乃是历史上一个极不平凡时代的新序幕,举凡人类中各个集团的冲突,乃至东西文化的磨荡,都集中在这风云际会。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专制统治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西潮中所反映的决不是蒋梦麟的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励志
激荡的中国:北大校长眼中的近代史
6.0分
蒋梦麟
本书含蒋梦麟著《西潮》《新潮》两书及附录。《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史,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新潮》则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但因作者病逝而未能深入展开论述。
历史
蒋梦麟讲西潮
6.0分
蒋梦麟
本书是蒋梦麟对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的自述。他通过个人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当时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堪称“一个人身上的中国近代史”。
历史
心理学的盛宴
6.0分
蒋梦麟
★ 看大师如何洞察社会心理,不做乌合之众 ★ 一次自我与大师对话的修心之旅 一部探讨心理与人生的智慧之书 ★ 国学大师讲心理,从想不到的角度给人启示 ★ 心理名家谈修心,在看不着的地方修养智慧
心理
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
6.0分
蒋梦麟
本书由作者的两部著作《西潮》《新潮》组成,兼含附录年表等。《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讲述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故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新潮》则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书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蒋梦麟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
历史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辑)
7.7分
陈鼓应主编
《道家文化研究》第30辑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纪念特稿”,收有汤一介、李学勤、杜维明、安乐哲、施舟人、艾帝、王中江、丁四新等学者的文章,以纪念本刊创立二十五周年;二是“道教心性学专题”,收录郑开、张广保、杨维中等学者文章七篇,展现了学界对道教心性学研究的最新认识;三是“黄老学专题”,收录冯达文、陈丽桂、曹峰等学者论文九篇,期望藉助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比对研究,多向度地呈现黄老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文化研究
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互动发展研究
6.0分
李湘婴
本书首先对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概况进行概述,以对体育公共服务有一个较为宽泛的了解;紧接着对文化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其次,对体育公共服务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介绍了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关系、作用及影响;最后重点对文化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书稿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力图在作者能力范围内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某一角度进行学术探讨,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参考。
文化研究
参赞化育:惠栋易学考古中的大道微言
6.0分
谷继明
本书以清代乾嘉吴派学术的代表惠栋之易学研究为主题。惠氏家族三代传《易》,惠栋可谓是清代汉学派《周易》研究第一人。全书从惠栋家学渊源讲起,说明他如何通过“师法”的方法论,从理学传统转进至自己的“一家之学”,树立起汉学旗帜。 惠栋将《易》之根本追溯至汉儒提倡的“元即太极”,又将作《易》之宗旨定位到与人之性情息息相关的“赞化育”,而深剖这些“微言大义”,则可知其以《易》为基础统摄群经的深意,在于融汇易学与“明堂之法”,从而建构全新的政治设计,藉此呈现惠氏“述旧信古”、颇具革命性的经学政治理想。清代学术史研究多年以来“义理-考据”“汉学-宋学”的对立框架为基础,以往学界对惠栋的定位,局限于严守汉儒家法的考据学家,实际上掩盖了惠氏极具特色的思想面貌。本书希望打破旧有窠臼,不仅为重新定位惠栋历史形象提供新思路,更为清代学术研究找到更富生命力的探索路径。
文化研究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