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中国有句谚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必须要追求比别人更高的地位,赚比别人更多的钱,才能获得快乐,而为了这种所谓的“快乐”,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说法是否本身就是错的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才能快乐幸福呢?这是不是外界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想法呢? 对于以上问题,本书作者爱德华·L. 德西(Edward L. Deci)早已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那么什么是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呢?
人一生下来,便是极大的不自由,以至长大都只能在有限经验下做出选择,而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谁拥有处理人生事物的全部经验,如何在一个不需要自主思考的时候,仍能自主思考这就是自主,但这有很多时候是反常识违背一般经验。
人都有自我学习完善和整合的内在动力。外部控制会破坏它,作者特别强调奖励也是一种外部控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保持自主 避免控制,积极引导 作者不支持把追求幸福作为生活的唯一标准,就像人们会去看人不安的电影,会挑战珠穆朗玛。活着的真正意义不只是感受幸福,而是体验人类的各种情感。而关于幸福作者认为的实现路径是“自主 胜任”。 读起来像是大论文,不枯燥 却也没啥趣味,好在有理有据有深度,有些与众不同的视角,让我对自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读出阳明心学的感觉,都认为人有积极的内核,或曰内在动机,或曰本心
⑴将个体元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经这一过程,个体的元素仍可识别,但已失去原有的性质,即整合后的个体不是原有元素之和。而是具有与个体元素不同的新的性质。情绪是对当前情境或记忆中真实或想象的刺激的反应。一个拳头打在你脸上、一句关于你有多么漂亮的评论,或者一辆车停在你面前,都是能让你产生情绪体验的刺激物。你还能回忆起蜜月时站在沙滩上的情景,或者几年前班级恶霸辱骂你、欺负你的情景。 然而,使人们产生情绪反应的刺激物并没有普遍的意义。人们会给他们遇到的刺激赋予自己的意义,而任何两个人赋予的意义,都可能大相径庭。同样的刺激可以让这个人感到快乐,却让那个人感到愤怒,因为每个人赋予它的意义各不相同。这些意义来源于刺激与人们的需求、欲望、期望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