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美学是易中天的来时路。《易中天谈美》,是易中天教授多年美学研究与写作的精彩总结。全书分三卷:美学随笔,以轻松笔触谈论美学感悟。话题涵盖建筑、绘画、雕塑、现当代艺术;短篇美学论文,深入探讨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范畴,包括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艺术实践论、中国美学史的内在逻辑等十余个问题。第三卷系统探讨《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这三卷,形成了由浅入深的梯度,无论是对美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还是有意深入理解美学、走进美学的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迪,破门而入,一窥美学堂奥。
边听杨宁老师的美学课,边看易中天老师的美学书,感觉更容易理解美学一点点,入门路子也得正,希望自己能够趁早真正的融入美学,理解美学。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我们中国美学史的理解很清晰,尤其是对《文心雕龙》这部巨著的理解很非常的深刻,以及看到了,易中天老师笔下有叶朗先生美在意象的思想的流露,“审美是人在属人的对象上体验确证感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文以载道,明其当然。“五情发而为辞章”,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虽然易中天老师讲的有点深奥难懂,但是其中中国文学史方面的笔墨还是非常的优美的,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初识易中天老师,是百家讲坛中的品三国,当时觉得我三国读了四五遍,他能讲出花儿来?结果确实出彩,更是读了易老师《读城记》后,才学会每每到一座城市如何品味当地文化,学到的更多是一种方法而不仅是知识。后来愈发不可收拾,每当遇到易老师的书,眼前都会一亮,赶紧读易老师的《易中天谈诗词》,对比蒋勋各有千秋,易老师更加一气呵成,诗词总结和历史背景是易老师的特点,蒋老师在于细腻和体验,我更喜欢易老师不拖泥带水的风格。再来看易老师的《易中天中国史》,不得了,洋洋洒洒几百万字,读起来毫无多余文笔,逻辑相当清晰,而且不拘泥于史料,加入了不少个人分析。这本美学书,也与其他美学大家比如朱光潜前辈,宗白华前辈不一样,融合,逻辑,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有一次,看到易老师写的一本书的前言:“我在新疆时非常苦,有一天夜里,当我仰望苍穹,我在想如果现在有个外星人在我面前,我会把他吃了,我当时太饿了。”看完眼泪夺眶而出,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是啊,人生起起落落,但能坚持做自己走下来的,才是真的猛士。
很精彩!但是我没有看懂!
边听杨宁老师的美学课,边看易中天老师的美学书,感觉更容易理解美学一点点,入门路子也得正,希望自己能够趁早真正的融入美学,理解美学。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我们中国美学史的理解很清晰,尤其是对《文心雕龙》这部巨著的理解很非常的深刻,以及看到了,易中天老师笔下有叶朗先生美在意象的思想的流露,“审美是人在属人的对象上体验确证感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文以载道,明其当然。“五情发而为辞章”,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虽然易中天老师讲的有点深奥难懂,但是其中中国文学史方面的笔墨还是非常的优美的,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初识易中天老师,是百家讲坛中的品三国,当时觉得我三国读了四五遍,他能讲出花儿来?结果确实出彩,更是读了易老师《读城记》后,才学会每每到一座城市如何品味当地文化,学到的更多是一种方法而不仅是知识。后来愈发不可收拾,每当遇到易老师的书,眼前都会一亮,赶紧读易老师的《易中天谈诗词》,对比蒋勋各有千秋,易老师更加一气呵成,诗词总结和历史背景是易老师的特点,蒋老师在于细腻和体验,我更喜欢易老师不拖泥带水的风格。再来看易老师的《易中天中国史》,不得了,洋洋洒洒几百万字,读起来毫无多余文笔,逻辑相当清晰,而且不拘泥于史料,加入了不少个人分析。这本美学书,也与其他美学大家比如朱光潜前辈,宗白华前辈不一样,融合,逻辑,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有一次,看到易老师写的一本书的前言:“我在新疆时非常苦,有一天夜里,当我仰望苍穹,我在想如果现在有个外星人在我面前,我会把他吃了,我当时太饿了。”看完眼泪夺眶而出,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是啊,人生起起落落,但能坚持做自己走下来的,才是真的猛士。
很精彩!但是我没有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