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朱 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侨寓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并强调准备。师事李侗,为二程(颢、颐)四传弟子。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很有影响。
话说朱熹,他在宋高宗的时期并没有得行其道,高宗死后,由孝宗赵昚继位,有恢复中原之志,准备讲武,设置武举十科,并以朱熹为“武学博士”。因为他对高宗“上封事”的书中,也讲过有关恢复的事,所以便给他这个官衔。但还没有开始讲武,宋朝又与金人修好谈和,而且朱熹又和当时的宰相及大臣们议论不合。史载:“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仅九考,立朝才四十六日,进讲者七,知无不言”,然因与韩侂胄等意见不合而罢官。当宋光宗赵惇的最后一年,才再召朱熹为侍讲。跟着就是宁宗赵扩继位,韩侂胄当权,宋室朝廷也正闹严禁“伊洛之学”,视之为“伪学”。因此,又罢免了朱熹的侍讲和修撰的官职,再过九年,朱熹以七十一岁的高龄过世了。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对朱熹夫子的生平有客观生动地描述,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