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刚从法律系辍学,时间净用在读书和背诗上,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撰写每日专栏赚取聊胜于无的稿酬,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我的生活中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曾贫穷、迷茫、缺乏勇气,像每一个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年轻人。面对生活抛给他的难题,他的回答是:生活。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四十岁写就《百年孤独》。五十五岁获诺贝尔文学奖。
仔细读很感人,成功的背后是泪水。通过这本书,让我全新了解了马尔克斯学生时代写作的天赋,他喜欢狂阅览书,知天下事,就如他所说:"你不去找政治,但有一天政治会找你"。他的确了不起,周边的老师同学都称他"大师"。卓越的名人都了起,写出那个时代战争的动乱及所见所闻,经历是最丰富的。
写的太妙了,看完以后爱上了这个诙谐幽默,经历传奇的老头儿,《百年孤独》虽然大名鼎鼎,但是畏惧于繁多的人名,一直没有勇气读,这本自传读完了以后打算从马孔多宇宙的第一部《枯枝败叶》开始读。最后用和妻子的真正故事结束,浪漫至极了
政治对于马尔克斯的写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从青年时期起就在咖啡馆里接受了政治的熏陶,记者的工作使他对国内形式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本书既是自传,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的记录。是了解马尔克斯作品中国家民族意识的重要材料。如果说马尔克斯的作品是虚构的虚构,那么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见其作品中真实的真实。处于混乱的世界之中,我们如何去找到自我,并有勇气以真正的自我活下去。人生具有巨大的弹性,往往当时视为影响终身的大事最后也会成为微不足道的一环,痛苦裹挟人的一辈子,但是又幸好,全人类都在锁链之下。史书寥寥几笔,经过审查的历史事件扑朔迷离,但每一个身在其中的生命都在用生命最低处的尊严生活或者死去。母亲的形象是否代表马尔克斯相信独具个性的人具有沟通的可能?最忠实的记录是否代表着马尔克斯认为真实可以穿越苦难和混乱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