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
嘉宇文化
|
司马光
4067字
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温公续诗话-宋-司马光》是司马光创作的作品。
...
目录
6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正文一
正文二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彩热评
1条
更多
陵姑娘
LV27
VIP
由于《资治通鉴》着重政治军事方面,后世有称之为“帝王之书”,后人多以之作为谋略研究。
8月17日
0
作者其他书籍
资治通鉴大全集(含《考异》)
6.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文三百一十万字,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叙述,直至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为止,总计一千三百余年,通过梳理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重大事件,描绘出先秦两汉和魏晋隋唐时代前后几十个政权的交替兴衰,也蕴含着优秀前贤的治国理政及待人处事之道。它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的鸿篇巨制,兼具史料价值和借鉴意义,不但是帝王心术的教科书,也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著作。而《通鉴考异》则是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所做出的考证成果,包括他所舍弃不用的材料,以及说明各种史料的矛盾及舛误之处。这不仅是理解《通鉴》编纂逻辑的关键钥匙,也开创了中国史学“考异”体的先河。历来的《通鉴》刻本,文末皆附有《考异》内容,缺之则不属完璧。
文学
资治通鉴(赏读版)
6.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294卷,约三百多万字,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之后的史官创作、中国的历史编撰、文献学的发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为精编版,设有名师开篇提问、精彩旁批、随文要点解析、智慧小锦囊等助读板块,本书无版权纠纷。
历史
资治通鉴故事(悦读经典白话版)
6.0分
司马光
“悦读经典白话版”精选中国古代经典读物,所选作品都很大程度地去掉文言色彩,同时又保持原典结构的完整,加注释,比普通注释更独立、更详细,带有“知识点拓展阅读”的特点,整套书系将经典作品当代化、通俗化,使大众读者读得懂、读得轻松。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记载战国至五代 1362 年历史,以政治军事为主,通过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为帝王提供治国借鉴。 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以严谨的史料考辨和简明叙事,系统梳理历代治乱规律,成为古代史学与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深刻影响后世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
文学
资治通鉴(最爱读国学系列)
8.7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文学
资治通鉴精编
6.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数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最大。
文学
图解资治通鉴
9.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加在一起,共有294卷,其中数隋唐五代的部分所占比重最大。
文学
资治通鉴
6.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史学巨著,全书卷帙浩繁,共294卷,采用的是编年体体例,按年代分述,列在同一年代下的历史叙述常常缺乏相关性,而同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则不可避免地分散开来,这些都给现代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不便。鉴此,《资治通鉴》精选了原书中最为人所称道的100余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原著。精练生动的文字、科学简明的体例、丰富精美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历史
资治通鉴
6.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 卷,耗时19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由于原著卷帙浩繁,本书为了便于小读者阅读和理解,本次我们精选《资治通鉴》中更适宜儿童阅读的名篇于一册,并进行翻译。全书采用大字注音的形式,辅以精美的古版插画,使小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历史变革,朝代兴衰,更深层次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少儿
资治通鉴全鉴(典藏诵读版)
6.0分
司马光
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进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文学
资治通鉴全鉴(第2版)
6.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逐年记载了我国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我国从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描述了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之事。本书在“资治通鉴”原典的基础上,撷取其精华,解读其精要,以期广大读者在阅读历史的同时有所获益。
文学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6.0分
司马光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历史
中国四大家训
6.0分
颜之推
一书在手,掌握传统文化精蕴的宝钥,全面学习古人的修身、处世、齐家之道。 将人生经验娓娓道来,曲尽人情,读之可厚人伦而美风俗。
文化
贾氏谭录·涑水记闻
6.0分
司马光,张洎
“贾氏谭录”,北宋张洎撰,孔一校点。“贾氏谭录”系张洎于庚午岁(开宝三年,970)为南唐出使宋时,对宋左补阙贾黄中言谈所作的记录,故名“贾氏谭录”。贾黄中出身官宦世家,熟知台阁故事,以张洎实录,得存唐代轶闻,间有足补史书之阙者。本书以“守山阁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以有关史料参校。“涑水记闻”十六卷,北宋司马光撰,王根林校点。主要记宋太祖至神宗几朝的军政大事、朝典政章,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向为研治宋史的学者所重视。
文学
资治通鉴:少年版(全5册)
6.0分
司马光
知历史,展未来。十六朝兴衰荣辱,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风云。
少儿
万卷楼国学经典:资治通鉴(珍藏版)
6.0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耗时 19 年。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历史
国学经典57:资治通鉴精粹(上.下)册
9.5分
司马光
其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事件的著录,以警示后人。《国学经典:资治通鉴精粹(套装共2册)》于记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观和历史观。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精粹征引的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根据数种材料写成。凡遇年月、事迹有争议处。均加以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理由,附为《考异》。因此。此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其中较为公认的。
少儿
资治通鉴·附考异(全六册)
6.0分
司马光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文学
白话资治通鉴
6.0分
司马光
主席读了十七遍的史学经典!中国古代皇帝的教科书,当下管理者的枕边常备书。复盘1362年历史大事件,读懂管理者的政策得失。
历史
温公家范
6.0分
司马光
一套家训读懂中国人的修身之法、传家之道。
哲学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国学大书院19:反经
9.2分
赵蕤
《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汉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经典与解释)
6.0分
劉小楓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六篇,每篇一公,上下两卷凡十二公。上卷为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六公,下卷为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六公。此外,又有《左氏集解辨正补遗》一卷,增补内容凡八条。《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从全书来看,廖氏先引经文、传文,其次再节录需要辨正的杜预注文,最后则是廖氏的“辨正”内容。
国学经典
现代文:黄石公三略
6.0分
圯上老人
简称三略。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被秦国缉捕,曾隐居下邳,得黄石公传授兵法一部。这位黄石公,据说乃是战国末期的兵学家,名望和鬼谷子不相上下。他隐居济北的谷城山,著书立说,传有《太公兵法》和《黄石公略》等作,就是后人所谓的六韬、三略。但是又有论者,指《三略》是两汉之际,甚至是王莽篡汉的时期所成,只是假托前人的名义罢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始终具有古代优秀的军事思想,而且是结合治国策略来阐明用兵之道,内涵丰富,见解深刻。
国学经典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
由于《资治通鉴》着重政治军事方面,后世有称之为“帝王之书”,后人多以之作为谋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