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这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的励志读物。在书中,作者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生病、衰老的过程,讲述了人之将老的心路历程,鼓励人们正确对待衰老、疾病和死亡,用积极的心态将衰老的恐惧转化为可供年轻人借鉴的人生经验。在面对衰老的时候,他努力寻找活着的价值,寻找自己对他人的贡献感。他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时的点点滴滴,这一切激发出了他对生命的热情。面对衰老是需要勇气的,改变心态是很重要,即使是衰老,依然可以对他人有所贡献。————————当我们生了一场大病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老;当我们因为长时间照顾已经迈入老年的父母,感到筋疲力尽时;我们就会重视衰老带来的问题,会思考如何培养面对衰老岸见一郎说:“面对衰老的勇气,就是一种调整人生态度的勇气。”面对衰老,不必过于焦虑,不必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对他人仍有贡献
写的真好。岸见一郎先生从自己的心得和生活出发,写了很多书,每本书都能感觉到他的真诚,用心,他用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历,感悟等,教育和指导他人,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平和。不管他最终改变了多少人,至少他改变了我。如果按照先生的世界观来说,即使只改变了我,让我幸福,我想他也是会很高兴,很幸福的,毕竟成功与幸福不完全对应,人们当下就会很幸福。很想去日本看看,去国外看看,去感受那些没有制度却有很多自由的地方。
花两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这是一本集生活与哲学的一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一本书,讲到自己生病,父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自己生病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以及在照顾父亲时的一些感想。读起来通俗易懂。我比较书上面的前大半部分。讲到如果你是否愿意回到十八岁时,我们知道时间不能倒退,作者用一种不同的观点给我们进行了阐述。我很喜欢。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有所改变。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有所改变。那是一份成熟。这是年轻时可能不会有的。同时感同身受,现在的我30多岁,再让我回到18岁,也许我也不愿意。18岁一无所有,30岁我拥有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财富。同时,这一路走来,也是付出了许多的汗水与泪水。我想我不会走原来路。发现此时此刻是最好的。这是作者带给我的思考。其次,作者一直强调“此时、此地”。自己人生的此时此地,对父母的此时此地。要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是生病还是健康。活着就是价值,存在即合理。在对待父母时,容易在父母去世时后悔。但是在那一刻只要是最正确的决定都不用感到后悔。还说到如何孝敬老人。让我在对待父母的问题上以及观点上有所改变。生活即哲学。
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年老本身就是一种获得,不必在岁月的流逝中感到恐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能不断的感知,不断的丰富,才会让衰老变成一种沉淀。 变老其实很容易。 在有些工作体系中,人们宁愿去相信一个老成油腻但身无所长的人,也不愿意去重用一个有才却年轻的人。原因只是因为看起来老就觉得靠谱,而年轻好像代表着某些原罪。 我承认,年纪的增长代表着经验的积累,代表着情感的丰富,很多经验通过间接经验无法获得。 但这种因为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经验是自然而然就有了的。 如果这样,是不是耐着性子,等着皱纹慢慢爬上脸,沉沉稳稳的变老就好了。 也许这就是人们总说,在某些体系里工作就是熬着就可以了。 但当你明白这一点,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给岁月加点料,才会变得有滋有味。 如果我们不去在和他人一样限定时间里尽最大努力去尝试、去突破,甘愿当个默默无声的卧底,我们成长和变老的乐趣又何在呢? 就像书里作者说的他的母亲在去世前都在试着学习外语,如果皱纹里填进的都是空洞的时间,而没有思考的加持和奋斗的伤痕,这种变老未免显得太过容易、太过无聊。 年轻的面孔令人羡慕,不仅在于他们靓丽的外貌,而更多的是他们代表着无限的可能。 如果手里有大把的时间而不去充分利用,就是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埋葬,到衰老的时候只是空留一身疲惫。 其实衰老本身并不值得害怕。 令人害怕的是没有在时间的节奏里起舞,没有试着与时间较劲赛跑;令人害怕的是在拥有时间的时候却不自知,等到回头才发现身无所长;令人害怕的是没有在时间的画卷里描绘自己想要的图景。 在时间里奋斗才能永远年轻。 看到网上很多感慨岁月流逝的话题,多少年弹指一挥,既老了容颜,也没了当初的精气神。 但那些只是简单的熬过混过的岁月实在没有什么可值得感慨和感动的。 如果放弃了太多在时间里起舞的机会,生活就会变得无趣且碌碌无为,真正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的人只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