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森口老师四岁的女儿死在了泳池里,少年A和少年B在森口的威胁下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却不会因此受到法律惩罚。因为日本《少年法》:未满14岁青少年无需承担刑事后果。愤恨之下,森口老师选择了辞去教师职务,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血腥残酷的风暴袭向了1年B班无知的少男少女……本故事在复仇者、杀人者、杀人者家属的轮番告白中展开,一步步勾勒出真相。在这场令人震惊的校园犯罪中,教师、家长、学生,谁才是罪魁祸首?以暴制暴,究竟是对善的维护,还是恶的张扬?爱与痛,善与恶,罪与罚,频频敲击我们内心的道德尺度。《告白》是日本当红推理小说家湊佳苗的经典之作,日本销量逾340万部,获得2007年第29回小说推理新人奖、2008年“周刊文春杰作推理BEST 10”第1名、2009年本屋大赏第1名、2010年文库本销售第1名。该小说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斩获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连续四次成为票房冠军,代表日本角逐奥斯卡。




我是呼吁支持提高对未成年犯罪加重刑罚的人。在本书中,两个s了人的未成年那么多思想变化,矛盾纠结,没有一次想过s人会受到法律什么样的惩罚,或许就是因为法律的惩罚太过于轻了。 本应该反对报仇私刑的,但这个母亲因为知道现有的法律惩戒不了坏人,所以选择报复,但没有正义的审判,导致其他同学滋生更多的恶念。如果法律严酷,他们受到法律的审判,那么其他人也会引以为戒吧,就像那个毒s全家的案例,如果审判后果严重,想到这件事就想到的是残酷的惩罚后果,而不是去看她的出名,估计也能遏制一些犯罪倾向。如果第一次受到制裁,第二个女同学也不会死吧,甚至还想炸了学校那么多无辜的人,坏种就是坏种,不值得被放过
一开始我以为那个修哉会成功,没想到姜还是老的辣啊,女老师依旧稳坐MVP。她一直都是个明辨是非的老师,心思缜密、步步为营,知道自己的控诉无门所以就留下了个定时炸弹。是真的,我一直不相信修哉的博士母亲会无缘无故嫁给一个乡下修电器的父亲,所以真的不是强迫吗?单单就是吊桥效应?里面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我无法说谁更恶,但我觉得最恶的人是那群霸凌的同学吧?
为告白书的形式和对人性的绝对质疑及不留余地的全员恶人、最后的反转打四颗星。不过最后的反转恰恰又落入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定式里,觉得没什么意思。另外这种推理悬疑并不是我喜欢的,我还是更喜欢传统的形式,比如阿加莎的书,或者日本的本格推理也都很棒,还有一个《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带着中国特有的情感细节的推理悬疑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