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神鬼奇兽夜读装(全5册)
领读文化
|
刘星
50.6万字
文学
内容简介:《惊奇与怪异:域外世界怪物志》《神神鬼鬼》《东齐谐》《夜窗鬼谈》《山海百灵:<山海经>里的神人鸟兽鱼》《聊斋志异》。
...
目录
458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惊奇与怪异:域外世界怪物志
免费
前言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学者的人间情怀
6.0分
陈平原
陈平原作品集,收录了作者从1991年至2007年的各篇文章,内容涉及学术研究心得、学科关系考量、新的技术发展下的学术发展路径等内容
文学
当年游侠人(增订版):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
6.0分
陈平原
本书收录了自晚清至现代二十五位在文学、文化、教育领域有所建树之士的文传二十九篇
文化
想象都市
6.0分
陈平原
本书是陈平原关于自己“都市研究”的文章结集。虽然他自谦“创造无力”,但其对将城市作为学术话题,却是“提倡有心”。他围绕北京、西安、开封、香港等充满历史纠葛和文化积淀的城市,或追问鲁迅的西安之行为什么没有写出《杨贵妃》,或探究张长弓父子的开封书写,或揭示叶灵凤、李欧梵两代香港文化人士的悠扬记忆……总之,在论文衡史中纵论古今,在都市现状中建言献策,宏观中,颇见他奉行的“人间情怀”。
文学
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
6.0分
陈平原
《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就是这一教育视角的洞若观火之作。上编“大学小言”,文字短小精悍,都给人阅读快感;下编“大学评论”涉及宏观问题,视野开阔,让人能准确把握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
社会科学
大英博物馆日记
6.0分
陈平原
陈平原自称“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旅行家,只是喜欢旅游的读书人,偶尔写点游记”,正在“立此存照”,是以学者的眼光,“阅读欧洲”并撰写随笔。而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努力打破博物馆的封闭性,引入另外两个参照系——作为游览者的陈平原,不仅与博物馆里的万千展品对话,还与此前诸多描述这座博物馆的先贤,以及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对话。虽写伦敦,但处处关怀的是中国。除此之外,另加“克里特岛”、“欧游散记”两辑,希望丰富“欧游”的视野与维度。
出版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6.0分
陈平原
陈平原最近二十年来东奔西走,努力搜寻资料,尝试借助文字与图像两种不同介质的功能互补和互动,深入拓展他一向关注的近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这一有“预流”性质的研究转向,既是回应海外汉学研究的某种趋向,更有中国学界自主推进相关研究的动力。本书就是作者在晚清画报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通过各自独立但又内在关联的十篇文章,将近代启蒙、新知传播、传教士、女学、科幻小说等诸多内容,配以三百多幅图片,生动再现了晚清画报缤纷的面目。而书中兼及新闻史、绘画史与文化史的论述,尤其关注图文之间的缝隙,对读者深刻了解晚清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会有极大的帮助。
历史
小说史学面面观
6.0分
陈平原
陈平原《小说史学面面观》讨论晚清以降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史。他不求面面俱到,而是遴选鲁迅、胡适、阿英、普实克、夏志清、韩南、严家炎、范伯群、赵园、黄子平、王德威和他自己,共计十二家,进行评述、延伸与发挥。用他的话说,这些研究者不一定业绩最佳,但都别具特色,很能引发思考与讨论。陈平原一向关心小说理论与小说史著合一的可能性,甚至追求如何在小说史学的实际操作中,真正实现方法革新乃至理论创造。因此凭借突出的问题意识,在这本书中一再叩问“小说史学”的功能、方法及境界,以及小说史学到底能走多远等诸多问题。 书中综合小说史的趣味、学术史的尺度、教育史的视野,既是灵光乍现,一挥而就,也是他长期积累,水到渠成的成果。本书依据2020年春夏北大讲稿整理而成,兼及专业论文与学术随笔。有时长篇大论,有时点到为止,“大珠小珠落玉盘”,灵活多样,且讲究节奏,同时穿插闲话,兼及师友逸闻。“十二人十二书”,既可看做学坛点将,也可视为名著解析,是打通学界与大众壁垒的一次有效尝试。
出版
书里书外(增订版)
6.0分
陈平原
陈平原书话、书趣文章的增订结集。在书中,他不谈高头讲章式的学问,而是杂谈买书、访书、读书、品书诸事,娓娓道来,亲切平实。陈平原是学者,书话写作非其本职工作,也不像黄裳、谢国桢、唐弢等前辈,有条件讲求版本;只是尽力搜寻阅读晚清小说、期刊,并将视野延伸至古今中西的相关书籍,一切都与自家研究思考有关。于此书,可见陈平原治学之境界,与读书人的本色。
哲学
记忆北京
6.0分
陈平原
收录了作者关于北京的文化随笔共计二十五篇。作者身为岭南人,却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学”的学者,并在北大开设“北京文化研究”专题课,主持相关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主编“北京读本”,指导北京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论文,游走于书斋与社会关怀之间,以诸多实际行动为依托,试图借由文人的情怀和底蕴、学者严谨扎实的治学功底,用想象和记忆的碎片来重构一个精神的古都。
社会科学
茶人茶话
6.0分
陈平原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位列开门七件事之一,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在文人墨客笔下逸兴遄飞。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联手凌云岚博士合编,精选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共70题。内分四辑:辑一“茶雅”,闲情雅致,泛谈历史与文化;辑二“茶俗”,纵览江山,品味各地风俗人情;辑三“茶话”,知茶论事,意在生活点滴体悟;辑四“茶事”,寻常人生,更多逸闻趣事。 对茶赋文,萧散冲淡之中,流露出几多人生况味;精致细微之下,蕴藏着如许文化精义。茶味醇厚,文辞隽永,两相激荡,读来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编者坚信“日用起居以及饮食男女中,蕴藏着大智慧、好文章”,进而断言,“卸下盔甲,抖落尘埃,清茶一壶,知己三两,于刹那间体会永恒,此乃生活的艺术,也是文章的真谛”。
社会科学
王瑶画传
6.0分
陈平原
本书不仅回顾了王瑶先生的治学成就,还呈现了他作为学人的完整形象,还原他所遭际的时代。书中收入的图片涵盖王瑶先生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书等,在言不尽意处撑开了历史的褶皱,让读者有可能与大先生“晤对”,近距离地感受他的精神魅力。
出版
未完的五四:历史现场和思想对话
6.0分
陈平原
本书以201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为基础,增加了若干新文章并调整框架,依内在逻辑分为五辑。
文学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增订版)
6.0分
陈平原
本书以宽阔的学术视野,对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新资料如何带出新问题,如何从“报刊”“出版”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以及其中的优势和陷阱,都有详细的论述。
出版
明清散文十家: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6.0分
陈平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课堂实录,还原高校课堂现场气氛,借阅读身临其境。
出版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
6.0分
陈平原
这是一本研究以武行侠的故事的书。全书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梳理侠之观念的形成,探讨唐宋以迄于20世纪武侠小说的发展;二是横向探讨武侠小说中行侠的手段、主题、背景及过程。
出版
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
6.0分
林传甲
本书辑录早期北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三种,即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要略》以及吴梅的《中国文学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初出现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文学史以及首开文学史教学的北京大学的风貌。
出版
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
6.0分
陈平原
与唐宋诗文或上古史研究不同,“现代中国研究”往往与当下的思想文化潮流乃至政治局势相互激荡,好处是问题意识突出,缺陷则是容易陷入古今循环论证。当初选择这个题目,确实别有幽怀,日后在推进过程中,腾挪趋避,更是得失寸心知。如今到了收官阶段,正准备撰写序言,收拾无比杂乱的书房时,竟然发现好几篇早年文章手稿,其中有两则让我感慨万端。
哲学
漫说文化丛书·原编(全10册)
6.0分
钱理群
漫说文化丛书是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三位教授共同选编的一套专题散文集,所选入的四百余篇散文杂文小品文皆二十世纪名家精品。丛书以文学为经,文化为纬,分作十册,题为《男男女女》《父父子子》《读书读书》《闲情乐事》《世故人情》《乡风市声》《说东道西》《生生死死》《佛佛道道》《神神鬼鬼》。 这些文章小里有大、软中带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阅读趣味。既注重文化底蕴,有考虑阅读趣味。通过这些文章,你会发现,文化不仅是玄奥的理论,还是你所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愿望,一种心态,一种意趣,一种习性,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聚积在书本中,而且渗透在你的生活里,很可能你的一举一动都与它有关。 没有说教,没有枯燥的理论,不重概括而专于描述,这是本丛书的一大特色。挥洒自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余味不绝的文笔,可使你在轻松的阅读享受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文学
漫说文化丛书·续编(全12册)
6.0分
陈平原
漫说文化丛书续编由陈平原携季剑青、杨早、林分份、袁一丹、张丽华等十二位青年学者主编,选文范围从改革开放起步,一直选到2020年。这些文章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按照专题分为十二册,题为《城乡变奏》《国学浮沉》《域外杂记》《边地寻踪》《家庭内外》《世间滋味》《俗世俗民》《爱书者说》《君子博物》《旧戏新文》《闻乐观风》《学堂往事》。 这些文章小里有大、软中带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阅读趣味。既注重文化底蕴,有考虑阅读趣味。通过这些文章,你会发现,文化不仅是玄奥的理论,还是你所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愿望,一种心态,一种意趣,一种习性,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聚积在书本中,而且渗透在你的生活里,很可能你的一举一动都与它有关。 没有说教,没有枯燥的理论,不重概括而专于描述,这是本丛书的一大特色。挥洒自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余味不绝的文笔,可使你在轻松的阅读享受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文学
《中国小说史略》校注
6.0分
鲁迅
本书展现鲁迅鲜为人知的第二张面孔,文学家鲁迅背后,是学问家鲁迅没有学问家的根柢,文学家鲁迅也将光芒大减本书以鲁迅生前最后修订的《中国小说史略》版本,即1935年6月北新书局第十版再次修订本为底本,对各版本展开汇校,借此呈现鲁迅在文字、观点和体例方面的历次增删修改。 本书不注基本知识,采用“以鲁注鲁”方式,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以外的各类著述,包括学术著述(专著、论文、演讲、辑校古籍序跋等)、杂文、书信中涉及中国小说史的内容,附注于相关语句之后,以呈现鲁迅著作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并展现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历程与观点全貌。同时,本书选择鲁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若干段落,放置在相关位置,配以精美图片,以显示根据记录整理的《变迁》与课前准备讲义的《史略》之间的差别,除了听众迥异、场合不同、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还有文言与白话的巨大缝隙,两厢对照阅读,相信对一般读者与专业学者,都会大有裨益。
出版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背影
9.5分
朱自清
背影是朱自清最著名的散文集之一,其同名散文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回忆性纪实抒情散文,早在1933年便被商务印书馆选入初级中学用教科书国文第三册,建国后又曾多次被选入初中语文教科书。
作品集
北京的春节(精品公版)
9.1分
老舍
原汁原味精品公版,阅尽中国文学之美。
散文/随笔
匆匆:朱自清散文
9.1分
朱自清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散文/随笔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