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追忆似水年华(套装共7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一本描写时间与爱的书,虽然絮絮叨叨,但是值得一看,这本书伴随我十几年时间,直至我学会了他的写作技巧才放在家里,也就是说普鲁斯特就是我的老师!
历时35天的放弃又拾起,总算读完第一次啦。 不得不说,人名很多很杂,我认为的在我脑子里盘旋的“废话”很多,尤其这种大意识流作品。但真的如序言所说,它的结构是圆圈形的完整,你会见证那么多人物的在不同视角下的命运续写。 读的时候很抓马觉得好长,读完也没有舍不得,但不得不说,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沉下心来读第二次,而不要那么急功近利想着读完。每一个熬夜的晚上和每节思修课都因为普鲁斯特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探寻普鲁斯特细腻文风·略读《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一向被看做最难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究其原因,除了七卷本的篇幅之外,还有他好用长句,情节感不强,喜欢面面俱到地描写场景等因素。基于作者个人的偏好,提供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普鲁斯特将《追忆似水年华》结构的比喻,意在说明整本书结构的均匀。但一开始读者很难把握这一点,也无需强求立刻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关于这本七卷本著作的开篇,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不一定要按照图示进行。 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第一部《贡布雷》是全书开篇,交代了回忆的缘起,和一些童年往事。这是全书中语言最诗意的几部之一,描绘钟楼、贡布雷的清晨、维福纳河上的景色、周日午后的阅读时光,都像流动着的诗歌。对于人物的刻画,也都活灵活现。 除按部就班之外,还有另一种阅读的路径,即从第一卷第二部《斯万之恋》读起。时间上,《斯万之恋》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部《贡布雷》之前,情节上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章节,不读前文,不会影响到对这一部的理解。此外,《斯万之恋》中体现的爱情,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全书爱情故事的缩影——纯粹主观的爱也因其困陷于主观而转变为痛苦。这一篇故事不是回忆的段落,而且篇幅不长,仅有一百多页,适合先读。 除此之外,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开篇附了安德烈的序言,这篇序言对于普鲁斯特的本人、《追忆似水年华》的写作过程、艺术成就等都做了非常恰当的阐述,有助于阅读之前对这本书的基本了解。 《追忆似水年华》像一座庞大的建筑,建筑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美,组合起来就变成整座记忆的大厦。分开阅读固然有时无法体会整座建筑的氛围,但也无损各自的美。 将经典名著拆读,从保守观点来看,似乎有些不能接受。这通常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有着严密的结构,拆读显得不现实。但由于《追忆似水年华》结构和语言上的特殊性,一种看似有些偷懒的阅读方式,或许不失为进入《追忆似水年华》的文本世界的一种路径。也许,最开始,你爱上的只是《追忆似水年华》其中一部分,普鲁斯特如诗一般的语言,或是书中对爱情、对回忆的思考,或是人物的对白——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这是一本太丰富的大书,没有人会一下子爱上全本,但也因此,也总能发现适合你的段落。然后,也许你会以此为始点,逐渐爱上《追忆似水年华》越来越多的篇幅,被诗意的语言吸引的读者,也会发现语言背后的精神世界;被哲学思辨吸引的读者,也会发现普鲁斯特表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