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免费
排行
我的书架
网络法律评论(第10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平
20.6万字
法律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专业文章及相关案例介绍了近年来网络法的发展状况,并对今年来的网络法的图书进行了品评,有助于读者了解网络法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
...
目录
30章
查看目录
免费
版权信息
免费
编委会
免费
2004年序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其他书籍
鬼谷子大全集
6.0分
张平,廖鹏
中国人向来有追溯历史的传统,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流淌在民族的血液里,根植在国人的心灵中。我们追记历史,其实就是关怀当下,就是想从遗风遗俗中窥见前人的智慧,寻求当下问题的解决之道。正因如此,那些名噪一时、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才总是凝聚着后人探索的目光。也因此,《鬼谷子》受到世人追捧,逐渐浮出水面。
哲学/宗教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16)
6.0分
张连城
本选题包括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会议综述,包括中国经济二次转型与防范外部冲击、2016年中国35城市生活质量报告等。第二部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中国经济效率提升与供给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政府行为调整等。第三部分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包括增长跨越:经济结构服务化、知识过程和效率模式重塑,金融周期与创新宏观调控新维度,重塑改革的动力机制是保持长期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关键等。第四部分为区域发展与收入分配,包括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行业劳动报酬的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适度收入差距研究、中国的政府存款:口径、规模与宏观政策含义等。第五部分为国际比较与启示。
经济
抉择
6.0分
张平
主人公李高成是反腐败的英雄,他依靠党和群众,最终战胜了集体腐败的中纺领导班子乃至作为更加隐蔽的腐败分子的省级领导干部后台。小说中,故事环环相扣,有复杂的人物,有曲折的情节,更有许多精彩而细腻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出版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太邑村卷: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6.0分
张小溪
太邑村地处云南省大理市境内西部、西洱河以南,是大理市欠发达山区。格莱珉银行模式通过普惠金融来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三个关键性问题。在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间,富滇银行引入格莱珉银行模式,通过开展“富滇—格莱珉扶贫信贷项目”,将全世界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引入云南大理,研究发现,引进先进的国际成功经验是一个有效方式,但是加强银行与政府的合作,特别是发挥党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扶贫攻坚的制度保障。
经济
音乐与生态文化
6.0分
张平
资深音乐教授张平多年来三十余篇音乐评论与随笔的集结;一部既专注于音乐与生态美学研究,又着力发掘艺术深广价值的学术著作;一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音乐评论,将读者引向更独特、宽广的音乐世界。
出版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018)
6.0分
张平
适读人群 :相关研究者连续出版多年,聚焦年度热点问题,吴敬链等专家担任顾问。
经济
网络法律评论(第17卷)
6.0分
张平
本书介绍了网络法律的最新发展动向及学术成果,对了解我国网络法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法律
知识产权法
6.0分
张平
本书结集作者三十余年一线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是一本优秀的知识产权教科书。
向前一步
抉择(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9.0分
张平
主人公李高成是反腐败的英雄,他依靠党和群众,最终战胜了集体腐败的中纺领导班子乃至作为更加隐蔽的腐败分子的省级领导干部后台。小说中,故事环环相扣,有复杂的人物,有曲折的情节,更有许多精彩而细腻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出版
加载更多
同类好书
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的法律表达:立法模式与体系建构
6.0分
陈云霞
本书以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为指引,对虚拟经济立法模式和立法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探索,旨在为完善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制度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遵循“反思——批判——建构”的基本逻辑,从厘定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与虚拟经济立法的关系出发,通过梳理传统虚拟经济立法模式的历史成因和作用,反思了现行虚拟经济立法模式的时代局限性,明确了虚拟经济立法模式的变革策略,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经济立法体系的升级方案,进而从虚拟经济创新与金融消费者立法变革、虚拟经济技术与数字经济立法变革和虚拟经济刑事立法变革三个不同维度完善了虚拟经济法的内容体系。
理论法学
碳封存侵权责任研究
6.0分
李宗录
碳封存具有减缓气候变化的巨大潜力,但其在项目运作中也存在着侵害民众民事权益的责任风险。 本书以消除未来碳封存项目推广的法律障碍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借鉴美国碳封存侵权责任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对我国未来碳封存侵权责任的潜在情形、相关主体、归责原则、构成要件、抗辩事由的适用特点以及责任救济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究。
理论法学
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
6.0分
刘燕
案件事实的形成,不仅是证据的产物,也是语言和修辞的建构产物。在法庭上,证据完成了提供案情信息、证明信息真实性的工作,但这些信息处在碎片化、非语言化的状态,直接拼凑之后并不能得到有法律意义的案件事实。 因此,仍需依赖修辞和叙事等人类语言活动,将碎片化的案件信息组织成首尾完整、有主题、有情节的叙事化的事实文本,才能得出有效的判决。在证据信息的叙事化过程中,挑选裁剪、情节发挥、人物建构和解构等修辞策略,可能导致基于同样的证据建构出不同案件事实。法庭是各种叙事立场博弈的平台,公众也往往借用案件审理的平台去表达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对制度的诉求,善恶、自由、存在等话题都或隐或现地蕴含于叙事中。
理论法学
加入书架
免费试读
全本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