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开中唐一代诗风的大诗人,与韩愈并为“韩孟诗派”领袖。常与贾岛合称“郊岛”,有“郊寒岛瘦”之说。孟郊诗里名句众多,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他写诗主要不靠巧对、机心,他的风格来自他瘦硬、沉潜的精魂,归根结底,来自他磨难重重又不屈不挠的人生。他独具一格的艺术气息,使人一见就能识别。一千多年过去,诗歌风派的一波波巨浪,淘去了许多诗人的面影,但淘不掉孟郊的声音和风貌。韩愈曾表示,愿做孟郊的“小跟班”:“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苏轼认为,孟郊“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孟郊虽有苦寒的人生和风格,但从未失去温柔的赤子心,所以才能将母爱和中举后的快意描绘到别人所不能的境地。孟郊的“门徒”贾岛认为孟郊“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后来的诗歌史证明了他的寓言。孟郊,不只有“谁言寸草心”,他的人生与诗歌境界,关系到整个中唐及以后的文学走向。国民教授戴建业,还孟郊应有的文学地位,带你认识“诗囚”的心灵和艺术。
看了戴教授的两本书后,才知道那句“如果不能救回太太,那么我要这风骨有何用”是他说的。看之前并不了解孟郊,只知道他的《游子吟》和那句溢出喜悦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看了这本书后,再结合戴教授的人生经历,我在孟郊身上看到了戴教授,或者说,在戴教授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他对文人的理解。虽然说这本书是戴教授的一篇硕士论文,他在写着篇论文时未必会想到他今后会发生什么,但他对文人风骨的理解或许是扎根于骨髓深处的。什么是文人风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风骨,孟郊的“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就不是风骨了吗?谈奉献,也要生活。孟郊是矛盾的。他明明知道自己与上层社会格格不入,却依然会为春风得意而看尽长安花;他本来就厌恶官场的虚伪应酬,却又急于希望通过科举得到官场的承认鸿瑞上层的接纳。但戴教授又不是孟郊,戴教授开直播的初衷只是为了妻子,谁能拒绝一位在读到“尘满面,鬓如霜,十年生死两茫茫”时几近哽咽的老人呢?我本不相信爱情,可看到戴教授与妻子的经历忍不住泪目。我以为我不喜欢读诗,是戴教授的书让我了解了诗的世界。所幸,现在的中国不是当时走下坡路的唐朝,孟郊实现不了的抱负,戴教授通过他的直播让我们了解诗歌,了解他这个人。戴教授的笑容很阳光,很治愈。或许是求学的经历,让我格外喜欢湖北人写的书,想想这些作者,或在隔壁的大学激昂文字,或在隔壁的校园指点江山,或在某个街角曾不经意地擦肩而过。连带着,我最喜欢的男演员也是出生在武汉市。这种奇妙的缘分想想就很神奇。戴教授的其他书我也会继续看的。#大家伙#
尤信雄的《孟郊研究》才是五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