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围绕中古著述中的纬书内容,以及具体政治活动中所体现的纬学思想,探讨中古时代知识、信仰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纬书”相对“经书”而言,主要指“七纬”,包括《易纬》、《诗纬》、《乐纬》、《尚书纬》、《春秋纬》、《礼纬》、《孝经纬》及《论语谶》,其将经义的解释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结合,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在王者仁政学说随宋明理学兴起之前,以天人感应和五德终始学说为基础的纬学思想,始终是中古政治理论的核心。与之相关的符瑞、灾异、德运、占候、天文、历法、音律、堪舆等内容,是古人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并且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没有现代政治学说可以凭借的背景下,“太平”、“祥瑞”、“灾异”、“天命”等等,是主要的政治语言。而“龙图”、“凤纪”、“景云”、“河清”等,是主要的政治符号。本书所涉课题,不仅为中古知识、信仰世界的重要一环,又事关政治起伏与思想跌宕之关系,进而以中古为样本,对理解整个人类历史中政权合法性的塑造也有一定思考。
天文、数术、谶纬在中古时代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主要是服务于政治这谁都晓然。但本书主旨意在提醒我们要对当时人的知识世界赋予理解与同情,不可因现代人知识上的傲慢而轻蔑地忽略掉。这样一来,必定会遗漏掉很多历史的细节。要我说,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为后世人斥之为非理性的事物,在当时人眼中却是最理性的选择。这一观点我非常认可。且想到一个大概可以让今人有所体会的例子——例如:十二生肖,今天的人们还是相信的,因此会有不愿意在比如今年是蛇年而诞生蛇年宝宝的故事。今人即便有不认同者,但至少是理解缘由、且存在同情的。那么假如后世的某一个时代,十二生肖被废弃很久了,已成为历史遗迹,那么当后世人再读到今天的故事时,肯定会轻蔑地斥之为愚昧,重要的是并不理解了、更遑论同情了。如此,我们今天其实算是理性的选择在后人眼里绝对就成为了非理性的故事。同样一个故事,故事没变,可是在两个时代的人的解读,其产生的内涵可能就出现了不啻天渊的差别。言不尽意……由此再想到中古时代的谶纬、预言,如最著名的“东南有天子气”这一只要读史就会遇到的谶言,以前我们都会一笑置之,因为我们不信。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我们少了从这一方面的因素去爬梳历史深层的可能。然以前人信!只要信就能成为可以产生实在政治影响的事物,在彼时就是一个很理性的过程。总而言之,设使我们研究历史不能身临其境,真正做到代入时人的知识世界的话,那么必定会读不出真正的历史。
格物致新,是新时代的重要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