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书是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当代阐释和重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学术方向。既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的丰厚积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奠定了基础。当然,如何用现代汉语的哲学概念,接续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深度、重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内涵,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转变成当代意义上的活的思想,而不是以现代汉语梳理传统哲学的文本脉络、概念关联,通过“翻译”和解释将“理”、“气”等传统哲学概念嵌入到现代汉语的哲学文本当中,始终是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在语言和写作范式两个方面,都做了新的尝试。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基本依照《太极图说》的论述次第展开。
写的真的太好了,让人看了就舍不得放下,作者探讨的都是关于最普遍最重要的哲学问题的思考,每个问题都很令人着迷,作者在中哲体系里,给出了这些问题的比较合理的解释和推论,尽管有的问题还不是完全的清晰(比如,客体性证明的问题,我认为并没有完全证明出来)但是,已经对中国哲学做了非常棒的现代语言诠释,以前这类作者一般惯用的油滑方式,而杨立华老师,真的是正面硬刚,绝不回避油滑,这本书,我相信在中哲历史上必将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希望有人能翻译到国外,让外国人看看,谁说中哲仅仅是生命情感的学问,中哲也有如此严密的推理和思考,最最难能可贵的是,杨老师本着说话就让听者听懂的原则,不像有的哲学家那样为做高深而语言故意晦涩难懂,从本书已见作者的人品和学术品格,非常值得推荐,但希望大家慢读细品。
听杨老师的课听了很多,书也基本都看了,但是到这本,忽然觉得,一本论哲学终究是建立在一种类似目的论的预设之上,是为了建立一本论哲学,有些东西才成立。如果一个人就是觉得虚无,这些东西还是无法说服他。唯有一开始就相信一本论的人,才会认可这些论证,但是既然都已经相信了,哪里还需要论证呢?所以啊,越读越虚无……可能要到老了没有心气了才能真正理解儒家,年轻的心还是更多的适应非理性。
读的脑袋疼 基础太薄弱了 希望看完能有提升 (๑•̀ㅂ•́)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