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枢纽:3000年的中国》是一部纵览中国千年历史、探索当下世界的“中国力量”的历史人文读物。本书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与方法,致力于在一种全球的视野下,主要论述了自夏商周至清末中国古代草原-农耕-海洋的南北向三重结构和平原-绿洲&高原的东西向次级结构,对以下问题给出内在连贯统一的解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结构在古代的形成,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作为世界枢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所具有的世界意义。贯通所有这些问题的解释逻辑,是中国的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它作为一个古老且未中断文明,所带来的历史记忆,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所带来的政治和经济效应。本书认为,对中国的超大规模性的理解,是理解中国问题的一个根本前提,这就构成中华文明区与其他文明区的重要区别。
中国的传统史书写法不过是记载帝王家务事,而本书能真正带你领略“中国”的历史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关于中国现代转型和当下的中国自我认知问题和普片主义出路,作者的思考也很有穿透力
两点上:一是中国是一个轴心文明的载体,一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这两点以一种人们经常意识不到的方式相互发生作用,几乎中国历史的所有运动逻辑,理解当下中国问题的所有切入点,都在对这两点的把握里面了。
若以《航拍中国》的视角去观景,会看到俯瞰山川河流壮阔瑰丽的景色;若用哲学的高度去穿透历史,会形成既抽象又高度凝练概括的历史哲学。仿佛于岩崖高处俯瞰平野市镇,自能获得前所未有的视野和维度。《枢纽》一书于纷纭浩瀚史学中独辟蹊径,开一代历史哲学之先河。前有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深度精研历史切片,以斑窥豹,后有许绰云《万古江河》将地理与历史联结交融,耳目一新。本书之奇,在前承百家,自成一体。跨界于哲学与历史,成高屋建瓴之视野。譬如宋朝每年向大辽呈送岁币,世人皆以为软弱有辱国格,其实宋朝以不足二十分之一的军费即换得了北疆百年安宁。此新颖史观,跳出人治法令之得失,将历史演进的过程视为一种地理条件限定下,资源能量在人际社会中的流动过程。面层上是君臣治理能力之强弱,深层逻辑是地理及资源的底层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