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国史大纲》纵论中华传统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之演变发展,兼及中外形势,以求我国家历史之通贯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阐其一脉相承之统系,指陈吾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九州版《国史大纲》,以“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的联经一九九八年《钱宾四先生全集》中版本为底本,重排新校,全面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本书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本书非常使人感动,开卷即能感到钱先生那“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激愤、忧急的心情。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只我者,谓我何求”。本书考证的历史详实,删去琐碎,对历代大事均有记载,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尤为可贵者,对历代的赋税、劳役均有仔细描述与比较。由此可认识到,历史上的社会,不能只看开疆拓土或者文化创造高峰,也须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才能有较完整认知。钱先生创见迭出,充分表现出史学的“才、学、识”。瑕不掩瑜,本书亦存在一些不足:1. 钱先生对历代的赋税与劳役仅进行直接比较,以说明是否征调过高,但未比较历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即现代经济学所谓的“税负痛苦指数”。当然,以该观点要求钱先生,是吹毛求疵了。读其它书,可关注该类问题,以便更好理解历史。2. 钱先生对晚清的分析,不如蒋廷黻先生。3. 钱先生刻意不讲历史变革的深层文化,只讲传承;“理学气”使然。本书的编辑,错字太多,校对是摆设吗?另外,本书如果是竖版,以大小字体区别正文与注释,会更方便读者理解。当然,现在的版式也不影响,只是表现了出版者的漫不经心而已。
助于AI的帮助(豆包为主),终于在今天完成了钱先生的巨著。先生的博学、深邃,对历朝历代的兴衰存亡的分析,对中国文化、政治举措、农田制度演进,军事力量利弊分析,对士家大族,清谈玄学的注释等等,都令人拍案叫绝。特别是涉及到自己的知识盲点,更有开门引路,指点迷津的功效。仅对个人而言,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甚至可以说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一些知识点记录如下:1.补充了本人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知识盲区。南朝的西魏、东魏和北魏(印象深刻的魏孝文帝效仿中原文化迁都洛阳)、北周北齐(隋文帝禅让取位),南朝的宋、齐、梁、陈。2.元朝的人分四等,依托强大军事排汉,最终导致失败。3.清朝自从乾隆中期就开始衰败,而且清廷作为外来民族,自身军事实力不如元朝,所以他利用汉人,又严加防范汉人,并且在东北设立禁区,给自己留有退路(和《鹿鼎记》中的描述相印证)4.王安石也不像《苏轼传》中描述的如此不堪,他变法心切,虽然肚量狭小,但也终究以国家大义为先,值得一个公允的评价。5.五胡乱华时期,其实也是不断与汉人融合,受汉文化影响的时期。还有太多,这里不能逐一而述,这也确实进一步证明了此书的浩瀚精深。我觉得这应该是一本提纲挈领的教科书启蒙书,任何时候对于国史有所疑惑,不妨回过头来重新拜读,相信每次重温,收获更能精进一分。
本书具有独立思想,繁体降低阅读阅读体验。整体评价良好。